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二3

(2007-04-09 10:50:34)
标签:

审美

想象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二3

3.“心穷乎所欲知,目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天运》)--审美想象。

               曹利华

    庄子原意是要说明人治理天下要效法自然运动的规律,他以演奏音乐为例,蕴涵着对审美想象的理解。审美想象是审美认识又一重要特征。审美认识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始终不能脱离感性材料,也就是说审美认识的完成,不能通过对表象的抛弃来达到概念的抽象,而是通过对表象的组合来达到形象的联想。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二3

    庄子在《天运》中说:

    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遂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心穷乎所欲知,目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巳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演奏有时候停止四声却流泛无穷。你要思虑却不能明白,要观看却见不到,要追逐却赶不上;茫然置身于四面无际限的大道,倚着几案而谈吟。内心穷竭于所要明了的,眼睛穷竭于所要见到的,精力穷竭于所追逐的,你追赶我不上了!形体充满而内心空明,才可随顺应变。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二3

这里充分揭示了想象的特征。想象不如概念那样明确,也不如知觉那样清晰,但是它却是对表象的改造,具有概括性和形象性的双重特点,正所谓是“心穷乎所欲知,目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想象既有概括性但又不是概念,因此就有“心穷乎所欲知”的余地;想象既有形象但又不是知觉,因此就有“目穷乎所欲见”的可能。审美想象是沟通审美直觉和审美理解的桥梁,使之达到“力屈乎所欲逐”的目的。

国学与美学第三章第二节二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