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北涝南旱
标签:
枚庸随感杂谈灾害极端 |
分类: 日记随笔 |
昨日,北京再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全市启动防汛二级以上应急响应,其中延庆、怀柔、密云等7个区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据新闻报道,前几天新疆多地突发暴雨洪水,引发山洪地质灾害。青海、甘肃等省份也遭遇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期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今年的汛期,犹如老天爷跟我们开的残酷玩笑,北方地区暴雨如注、洪水泛滥,而地处南方的我们,却烈日高悬、干旱蔓延,呈现“北涝南旱”的特殊状况。
印象中,北方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五百毫米左右,西北部分区域甚至仅不到一百毫米。谁能想到,如今这些地方也会被洪水侵袭。其实,更为惊讶的是,我去年看到相关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居然发生了洪水。
作为中国最大、世界第十大沙漠,因极端天气引发塔里木河流域多次出现超警戒水位,部分洪水蔓延至沙漠及周边区域,造成道路淹没及车辆被困。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个例外,事实上近年来该区域洪涝频发,如2021年7月,沙漠内油田片区遭遇300余平方公里淹水;2022年夏季,塔里木河干支流连续80天超警戒水位。
与此同时,南方部分地区干旱情况也不容乐观。就拿江西来说,素有“五年一大灾、三年一中灾、年年都有灾”之说。在总结灾情时,我们也常讲,具有灾种多、灾害频、灾损大、洪涝重的特点。但今年的实际情况是,可以说“汛期无汛”,甚至连一次应急响应都没启动过。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江河湖库水位不断走低,有的地方已出现干旱灾情,给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不禁要问,为何当下的天气会如此反常?从科学角度分析,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它就像个巨大的 “热气团”,今年的位置和强度,都与常年不同,控制着南方地区,使得空气下沉,难以形成降雨。
而在北方地区,由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且水汽输送充足,为降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加上我们说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多发频发重发。
记得有专家曾提出过的观点,目前我们的气象水文资料都十分有限,不过才几十年的记录而已。站在历史长河中,“北涝南旱”可能是另一种常态。毕竟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说不定以前就是气候温润、降雨丰沛呢。
想起在不远的2022年,江西遭遇历史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干旱。当年,我深入鄱阳湖中央,眼见着往常波涛汹涌的湖区,沦为漫天黄沙的滩涂,实在是大为震惊。
“北涝南旱”,是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繁的最好例证,也像是给我们敲响的又一次警钟。不得不发自心底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必须时刻打起精神应对挑战。
不管迎来怎样的极端天气灾害,到底是涝还是旱,总是要积极面对、坦然接受。正如我们常提到的那样,始终作最坏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
写于2025年8月5日午间休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