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深秋如夏
2023-11-02 18:34:41
标签: 枚庸 随感 杂谈 思亲 深秋
枚庸
我历来喜欢秋天,既有瓜熟蒂落、喜获丰收的景象,也有心生悲凉、略带伤感的意境。
中学时代,专门写过篇《秋雨·落日》。唱歌时,总想起毛宁的一首《晚秋》。而我自认为最美的风景,也当属秋天的晚霞,色彩最具层次感,还显得那么通透。
这是个似乎与往年没什么不同的秋天,路旁的桂花如期绽放,芬芳四溢弥漫,树上的楮桃果到处洒落,爆出一地果浆,栾树叶子开始由绿转红,增添几许色彩……
唯独不一样的,传说中的秋高气爽,好像并没有来。这几天,南昌的最高气温直逼30,我也还穿着盛夏的短袖。昨晚忍不住感慨,真的已然深秋了吗?
这些年来,天气越来越怪。而南昌本来四季就不那么分明,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更加把握不住它的规律。比如去年历史罕见的大旱久旱,就完全意料不到。
年初我预判可能也会遭遇大范围的干旱,没想到频繁的台风外围影响,还是给我们带来不少降雨,不至于像去年那般“喊渴”。但是谁又知道,冷空气迟迟难以往南推进,气温会如此居高不下,深秋还如同夏天。
在长期处于气温高值的九月、十月之后,十一月仍旧以高温作为开端。都说“事出反常即为妖”,不知后期会经历怎样的状况,是一夜入冬,还是温暖整个冬季?
前段时间与气象部门的同志聊起,都担心明年会不会提早入汛,区域性、流域性洪涝灾害可不可能发生。如果单纯按经验主义判断,应该基本已经达成共识。
可是气象万千、变幻莫测,还有太长的时间,人算不如天算。什么预测预报手段技术、设施设备,都还没法真正实现精准、精确。所有的预判,都有待现实检验。
毕竟入秋,高温的维持依然无法抵挡病菌的侵入。穿着长袖太热,盖着被子发燥,我却莫名其妙地病了,鼻塞、流涕、咽疼、咳嗽,一定是受凉的结果。
其实秋天的凉意,未必来自天气,是心中生起的感伤。爷爷奶奶离开这个世界都在深秋,不自觉想起与他们一同生活的时光,和客居远方越来越少回去探望的遗憾。
而今天,还是一位大人物火化的日子。看到很多人都在发文纪念,我不知道怎样表达,只好默默地哀悼。我想,若是一个人的逝去,至少有人记得他,便是值得。
即使深秋如夏,也同样叫作秋天。不管生活经历什么,接下来还是一如平常。该怎样,终将这样继续着。
写于2023年11月2日傍晚
随感|深秋如夏
枚庸
我历来喜欢秋天,既有瓜熟蒂落、喜获丰收的景象,也有心生悲凉、略带伤感的意境。
中学时代,专门写过篇《秋雨·落日》。唱歌时,总想起毛宁的一首《晚秋》。而我自认为最美的风景,也当属秋天的晚霞,色彩最具层次感,还显得那么通透。
这是个似乎与往年没什么不同的秋天,路旁的桂花如期绽放,芬芳四溢弥漫,树上的楮桃果到处洒落,爆出一地果浆,栾树叶子开始由绿转红,增添几许色彩……
唯独不一样的,传说中的秋高气爽,好像并没有来。这几天,南昌的最高气温直逼30,我也还穿着盛夏的短袖。昨晚忍不住感慨,真的已然深秋了吗?
这些年来,天气越来越怪。而南昌本来四季就不那么分明,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更加把握不住它的规律。比如去年历史罕见的大旱久旱,就完全意料不到。
年初我预判可能也会遭遇大范围的干旱,没想到频繁的台风外围影响,还是给我们带来不少降雨,不至于像去年那般“喊渴”。但是谁又知道,冷空气迟迟难以往南推进,气温会如此居高不下,深秋还如同夏天。
在长期处于气温高值的九月、十月之后,十一月仍旧以高温作为开端。都说“事出反常即为妖”,不知后期会经历怎样的状况,是一夜入冬,还是温暖整个冬季?
前段时间与气象部门的同志聊起,都担心明年会不会提早入汛,区域性、流域性洪涝灾害可不可能发生。如果单纯按经验主义判断,应该基本已经达成共识。
可是气象万千、变幻莫测,还有太长的时间,人算不如天算。什么预测预报手段技术、设施设备,都还没法真正实现精准、精确。所有的预判,都有待现实检验。
毕竟入秋,高温的维持依然无法抵挡病菌的侵入。穿着长袖太热,盖着被子发燥,我却莫名其妙地病了,鼻塞、流涕、咽疼、咳嗽,一定是受凉的结果。
其实秋天的凉意,未必来自天气,是心中生起的感伤。爷爷奶奶离开这个世界都在深秋,不自觉想起与他们一同生活的时光,和客居远方越来越少回去探望的遗憾。
而今天,还是一位大人物火化的日子。看到很多人都在发文纪念,我不知道怎样表达,只好默默地哀悼。我想,若是一个人的逝去,至少有人记得他,便是值得。
即使深秋如夏,也同样叫作秋天。不管生活经历什么,接下来还是一如平常。该怎样,终将这样继续着。
写于2023年11月2日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