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庸
古人的清明,总是离不开雨的。落雨天,似乎与寄托的哀愁更匹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连女儿呵呵都背得烂熟。而我最喜欢的词句,是那“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无论哪一句,都在简短言语中泛起哀思与愁绪,像雨雾般弥散在脑中、在心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很长一段岁月,我对清明这个节气,基本是没有太大感觉的。好多年的清明假期,都成了我踏青、赏春、观景的游玩时间,恰好乐在其中。
曾听得有人说,回乡祭祖最好的理由,是让你记住来处。
我是在外乡长大的人,除了背着祖籍的名号,来处好像只是心中的概念。去祭拜祖坟,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其实,我更接受另一种说法,长辈在,方知心归何方。或许与记住来处,有着类似的现实意义。
清明在我的生命中变得重要起来,是从前年开始的。当年伊始,外公因病离开人世。本该给他上坟的第一年,我却因疫情和工作原因回不去。
在寄托思念的文章里,我说,“从未如此挂念,远方的小城和亲人。”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清明的意义,除却是对逝者追思与怀念,还在提醒我们,当珍惜与生者共处的时光。
去年清明前夕,我总是梦见外公的音容笑貌,梦里他向我挥手、唤我回去。
后来清明假期,夫人要上班,我毅然孤身一人回乡,为了看看家中的三位祖辈,更为在外公墓前。
扫扫落叶、清清杂草,献上一捧花、倒上一杯酒……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
面临与前年同样的情景,去年的十月中旬,爷爷卧床数月后,也撒手人寰。
今年是他走后的第一个清明,却被这依旧没有控制的疫情所阻隔,加上工作原因,前两天都日夜加班。
只能在千里之外,遥望小城的方向,默默送去对两位最亲爱的老人,心中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更希望奶奶和外婆身体康健,我能多点机会去探望和陪伴。
傍晚时分,又忽然听到一个噩耗。某位十几年的老朋友在今天凌晨逝世。
他算是我的忘年交,是个令人尊敬的长者,也是个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更是常给我人生指导的师者。
曾经的时光,我们常常一起喝酒畅谈。后来,我越来越忙,见面的机会少了很多,依稀记得还约过几次。
但有时总是因琐事而耽搁,如今再想应邀,却已经没有了机会。
这个消息,让原本充满哀思的清明,又添加了几分沉重。
与往常阴雨绵绵不同,今年清明的天气格外晴朗,真正的春和景明。或许,上天也是在鼓舞着人们,疫情终究会过去,我们应该努力美好地活着。
为了那些逝去的,更为了身边的亲人、爱人和友人。
写于2022年4月5日清明
记录|复清明
枚庸
古人的清明,总是离不开雨的。落雨天,似乎与寄托的哀愁更匹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连女儿呵呵都背得烂熟。而我最喜欢的词句,是那“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无论哪一句,都在简短言语中泛起哀思与愁绪,像雨雾般弥散在脑中、在心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很长一段岁月,我对清明这个节气,基本是没有太大感觉的。好多年的清明假期,都成了我踏青、赏春、观景的游玩时间,恰好乐在其中。
曾听得有人说,回乡祭祖最好的理由,是让你记住来处。
我是在外乡长大的人,除了背着祖籍的名号,来处好像只是心中的概念。去祭拜祖坟,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其实,我更接受另一种说法,长辈在,方知心归何方。或许与记住来处,有着类似的现实意义。
清明在我的生命中变得重要起来,是从前年开始的。当年伊始,外公因病离开人世。本该给他上坟的第一年,我却因疫情和工作原因回不去。
在寄托思念的文章里,我说,“从未如此挂念,远方的小城和亲人。”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清明的意义,除却是对逝者追思与怀念,还在提醒我们,当珍惜与生者共处的时光。
去年清明前夕,我总是梦见外公的音容笑貌,梦里他向我挥手、唤我回去。
后来清明假期,夫人要上班,我毅然孤身一人回乡,为了看看家中的三位祖辈,更为在外公墓前。
扫扫落叶、清清杂草,献上一捧花、倒上一杯酒……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
面临与前年同样的情景,去年的十月中旬,爷爷卧床数月后,也撒手人寰。
今年是他走后的第一个清明,却被这依旧没有控制的疫情所阻隔,加上工作原因,前两天都日夜加班。
只能在千里之外,遥望小城的方向,默默送去对两位最亲爱的老人,心中无尽的牵挂和思念。
更希望奶奶和外婆身体康健,我能多点机会去探望和陪伴。
傍晚时分,又忽然听到一个噩耗。某位十几年的老朋友在今天凌晨逝世。
他算是我的忘年交,是个令人尊敬的长者,也是个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更是常给我人生指导的师者。
曾经的时光,我们常常一起喝酒畅谈。后来,我越来越忙,见面的机会少了很多,依稀记得还约过几次。
但有时总是因琐事而耽搁,如今再想应邀,却已经没有了机会。
这个消息,让原本充满哀思的清明,又添加了几分沉重。
与往常阴雨绵绵不同,今年清明的天气格外晴朗,真正的春和景明。或许,上天也是在鼓舞着人们,疫情终究会过去,我们应该努力美好地活着。
为了那些逝去的,更为了身边的亲人、爱人和友人。
写于2022年4月5日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