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庸
早说过,汛期战役尚未打响,提前进入临战状态。
昨天,全省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我通常把它比作是江西防汛战役的集结号、冲锋哨、发令枪,意味着今年主汛期来临,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好作战准备。
跟防汛工作打交道,已有六个年头。从2016年3月21日到省防办报到开始,具体从事防汛工作三年。转隶到应急管理部门之后,岗位调整了,也一直没有离开防汛战线。每年汛期,都参与着防汛救灾的战斗。与以往不同的是,有更多机会到一线去,直观地面对汛期的江河湖泊。
其实在真正干防汛之前,尽管身在水利部门,但对防汛是没有切身体会和深刻理解的。所谓防汛是第一要务,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投入过防汛战斗之后,对这份工作会有种发自内心却无法言表的情怀,说是责任感也好,说是成就感也罢。总体来说,会有它特定的意义所在。
说来也奇怪,但凡是关于防汛,重要阶段的部署动员、重要节点的趋势会商,等等。天气总是非常的应景,常常是一边在开着会、一边在下着雨,这边在通报雨水情形势、那边电闪雷鸣作背景音乐。就像昨天开始,我省正经历一轮降雨过程。此刻,窗外也是淅淅沥沥的雨点声。
明天4月1日,江西法定入汛的日子,全省防汛人心中牢记的关键时间点。我脑海中不禁回想,近三年汛期里的一幕幕经历,很多场景不觉在眼前晃过。
我仍记得2019年的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导致吉安县天河镇毛田村发生山洪,道路、桥梁被冲毁,村民被困、良田被淹,通信中断。经过55个小时生死营救,50多名村民才安全撤离转移。事后我到了毛田村,看着一幢幢因泥石流冲倒的房屋,以及残留堆积的淤土、改道四流的小溪,完全可以想象,当初发生灾害时的恐怖场面。
那年7月中旬,又一场短历时强降雨,给赣南带来严重冲击。印象中我家乡小城,12小时的降雨量就达到八九十毫米。于都、宁都、瑞金等地更为集中、致灾性更强。其中,瑞金市九堡镇尤甚,一夜间丢掉了好几条人命。
山洪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不确定因素多,突发性强、致灾性大,应该是最难防御、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关键也是我省导致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必须盯牢守住。
2020年的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更是记忆犹新、刻骨铭心。从7月初开始,赣鄱大地持续暴雨来袭,赣北、赣东北降雨量屡破新高。饶河流域水位很快全线超警戒,昌江紧接着出现超历史洪水。赣江、修河、信江接连发生编号洪水,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眼见着超警戒、逼近历史最高,直到超过1998年水位0.01米。
那一年,问桂道圩、中洲圩、三角联圩3座保护耕地面积一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溃口,我基本都在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涛涛洪水涌入圩内,大片稻田和房屋被洪浪吞噬,大量群众不得不困在集中安置点内生活。这景象实在不忍直视,也由衷地不希望它再次发生。
防汛救灾手段可以说是超常规运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之后,长江鄱阳湖区第一次全面启用单退圩堤进洪,大大降低了洪水维持的高位,减轻了湖区防洪压力。特别是对封堵圩堤的大规模应急排涝,极大缩短了圩区涝水滞留时间,其中三角联圩群众至少提前35天返回家园。
这一年,是我从事防汛工作以来,在沿江滨湖待得最久的年份。有十几天泡在堤坝上、圩区内,几乎跑遍了长江鄱阳湖一线所有重要圩堤、重点水库和国家级蓄滞洪区,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那段日子的所见所闻,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去年可以说,应该是总体上风调雨顺。除了五六月份的短历时集中强降雨,以及几个台风带来的零散降雨影响,并没有多大的灾害性事件发生。
但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重发的趋势,不得不引起关注。江西强对流天气比常年明显偏多,雷电、风雹仍有致人伤亡情况。特别是7月20日,河南郑州等地发生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教训十分惨痛、非常深刻。同样的极端天气情况,放在任何地方,灾害都不见得可以避免。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首次跨省应急救援,圆满完成各项援豫抢险排涝任务。同时,立足查不足、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针对极端暴雨洪水防范应对,密集开展专题调研,讨论研究对策建议。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天意不可违,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也没有谁能够在自然灾害面前,打包票、夸海口,保证万无一失、固若金汤。但只要肯努力去弥补、去提升,总是能在灾害来临时,让伤亡少一点,损失轻一些。
据预测,今年强对流天气仍然偏多,短时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尤其是赣南地区降雨可能偏多,由于山区丘陵多、土质较差,一旦发生山洪或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我说入汛要有仪式感,无非是在这样一个日子,给自己提个醒,应当以昂扬奋进的士气、英勇善战的斗志、一往无前的战姿,坚决打好打赢今年防汛这场战役。
写在2022年3月31日午间休息
记录|入汛的仪式感
枚庸
早说过,汛期战役尚未打响,提前进入临战状态。
昨天,全省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我通常把它比作是江西防汛战役的集结号、冲锋哨、发令枪,意味着今年主汛期来临,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好作战准备。
跟防汛工作打交道,已有六个年头。从2016年3月21日到省防办报到开始,具体从事防汛工作三年。转隶到应急管理部门之后,岗位调整了,也一直没有离开防汛战线。每年汛期,都参与着防汛救灾的战斗。与以往不同的是,有更多机会到一线去,直观地面对汛期的江河湖泊。
其实在真正干防汛之前,尽管身在水利部门,但对防汛是没有切身体会和深刻理解的。所谓防汛是第一要务,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投入过防汛战斗之后,对这份工作会有种发自内心却无法言表的情怀,说是责任感也好,说是成就感也罢。总体来说,会有它特定的意义所在。
说来也奇怪,但凡是关于防汛,重要阶段的部署动员、重要节点的趋势会商,等等。天气总是非常的应景,常常是一边在开着会、一边在下着雨,这边在通报雨水情形势、那边电闪雷鸣作背景音乐。就像昨天开始,我省正经历一轮降雨过程。此刻,窗外也是淅淅沥沥的雨点声。
明天4月1日,江西法定入汛的日子,全省防汛人心中牢记的关键时间点。我脑海中不禁回想,近三年汛期里的一幕幕经历,很多场景不觉在眼前晃过。
我仍记得2019年的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导致吉安县天河镇毛田村发生山洪,道路、桥梁被冲毁,村民被困、良田被淹,通信中断。经过55个小时生死营救,50多名村民才安全撤离转移。事后我到了毛田村,看着一幢幢因泥石流冲倒的房屋,以及残留堆积的淤土、改道四流的小溪,完全可以想象,当初发生灾害时的恐怖场面。
那年7月中旬,又一场短历时强降雨,给赣南带来严重冲击。印象中我家乡小城,12小时的降雨量就达到八九十毫米。于都、宁都、瑞金等地更为集中、致灾性更强。其中,瑞金市九堡镇尤甚,一夜间丢掉了好几条人命。
山洪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不确定因素多,突发性强、致灾性大,应该是最难防御、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关键也是我省导致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必须盯牢守住。
2020年的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更是记忆犹新、刻骨铭心。从7月初开始,赣鄱大地持续暴雨来袭,赣北、赣东北降雨量屡破新高。饶河流域水位很快全线超警戒,昌江紧接着出现超历史洪水。赣江、修河、信江接连发生编号洪水,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眼见着超警戒、逼近历史最高,直到超过1998年水位0.01米。
那一年,问桂道圩、中洲圩、三角联圩3座保护耕地面积一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溃口,我基本都在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涛涛洪水涌入圩内,大片稻田和房屋被洪浪吞噬,大量群众不得不困在集中安置点内生活。这景象实在不忍直视,也由衷地不希望它再次发生。
防汛救灾手段可以说是超常规运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之后,长江鄱阳湖区第一次全面启用单退圩堤进洪,大大降低了洪水维持的高位,减轻了湖区防洪压力。特别是对封堵圩堤的大规模应急排涝,极大缩短了圩区涝水滞留时间,其中三角联圩群众至少提前35天返回家园。
这一年,是我从事防汛工作以来,在沿江滨湖待得最久的年份。有十几天泡在堤坝上、圩区内,几乎跑遍了长江鄱阳湖一线所有重要圩堤、重点水库和国家级蓄滞洪区,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那段日子的所见所闻,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去年可以说,应该是总体上风调雨顺。除了五六月份的短历时集中强降雨,以及几个台风带来的零散降雨影响,并没有多大的灾害性事件发生。
但极端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重发的趋势,不得不引起关注。江西强对流天气比常年明显偏多,雷电、风雹仍有致人伤亡情况。特别是7月20日,河南郑州等地发生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教训十分惨痛、非常深刻。同样的极端天气情况,放在任何地方,灾害都不见得可以避免。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首次跨省应急救援,圆满完成各项援豫抢险排涝任务。同时,立足查不足、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针对极端暴雨洪水防范应对,密集开展专题调研,讨论研究对策建议。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天意不可违,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也没有谁能够在自然灾害面前,打包票、夸海口,保证万无一失、固若金汤。但只要肯努力去弥补、去提升,总是能在灾害来临时,让伤亡少一点,损失轻一些。
据预测,今年强对流天气仍然偏多,短时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尤其是赣南地区降雨可能偏多,由于山区丘陵多、土质较差,一旦发生山洪或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我说入汛要有仪式感,无非是在这样一个日子,给自己提个醒,应当以昂扬奋进的士气、英勇善战的斗志、一往无前的战姿,坚决打好打赢今年防汛这场战役。
写在2022年3月31日午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