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随感|怎能“了生死”?

2022-03-24 10:09:21
标签: 枚庸 随笔 疫情 杂谈 飞机失事

枚庸

初闻“了生死”,是来自佛教的说法。

既可以理解为对生死的了断,也可以阐释成因缘幻灭后的解脱、超越、自由,或涅槃。

在佛家来讲,“生”因缘而来,是业力果报;“死”则是业报受完,缘散而去。但生死并非真正的开始或者结束,而是六道轮回,“了生死”,是超脱轮回、剥离表象的,一种无生无灭的精神境界。

梁实秋先生专门写过一篇《了生死》,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但是生死果然能够了断么?我常想,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的一橛。这种看法正是佛家所说‘分段苦’。我们所能实际了解的也正是这样。”

对于生死,我没有佛家的境界,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粗浅的认知。正如先生所言,我们所能实际了解的,也正是这样。不要谈了断,往往我们反而把它看得很重很重。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生死问题,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现实而残忍的选择,可以对生活抱怨丛生抑或嗤之以鼻,但对生命从不轻言放弃。

在过往的岁月里,我似乎还写过不少关于生死的文字,比如,在江西诗人张云去世后,写下的《活着或者死去 这不是一个问题》,还比如,得知芦溪甘成效兄离世后,写下的《我们随时都可能死去》。

在这些文字里,不敢说都透露着对死亡的恐惧,却无处不体现对活着的渴望。“我想,若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度过,我们不会荒废每一个即将消逝的日子。”“我们不能逃避,死亡的终点,但我们可以选择,活着的起点。”

 

为什么谈到生死,缘于这两天的飞机失事。

3月21日,一架由昆明飞往广州的东航MU5735号飞机,在广西梧州藤县发生坠毁事故,并引发山火。后来经核实,机上乘客123名、机组人员9名。

据最新的搜救消息,一个黑匣子已找到,但好像没看到幸存人员的消息。意味着一百三十多条生命,都可能伴随着飞机坠落而与世长辞。事故是惨痛的,也引发我对生死的思考。

如果说,当真生死皆因机缘,那么一百多人都业报已尽么?若无机缘,恰好退票的那个人,该是有多幸运!一切只是巧合,那要比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低上太多。

我常跟别人说,自己是没有“心胆”的人,也就是说害怕看见这样的事故灾难。但如今偏偏又身处应急管理部门,遇上灾害事故都不可避免,总得学会面对生死。

谈到空难,我仍对去年我省“3·1”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坠毁事件记忆犹新。作为当时赶往现场处置的工作人员,每一块残骸,都刺激着我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想到五个遇难人员被燃烧焦灼的身躯,更是惊起一身鸡皮疙瘩。

可这回是一百多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到现在都不知道身在何处,想想也觉得恐惧,更感到活着的庆幸。

就如网上流行的说法,谁也不会知道,意外和明天究竟哪一个先来。

 

与此同时,南昌疫情形势愈发严峻。

从高新区首次发现确诊病例,到新建区由点上开花,到面上管控,再到全市开展三轮大范围的全员核酸检测。每一次,都充满着忐忑的情绪。

既期待着自己和家人检测结果的一切正常,又莫名地担心,万一哪天由阴性转了阳。当然,这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平静的生活,该上的班要上、该加的班照加。

对疫情的紧张,还不光是在检测结果的显示。最近白天上班、晚上带娃,睡眠一直得不到保证,偶尔的加班更是把身体拖得更加虚弱。但凡有点头疼、脑胀、鼻塞等症状,很难不往新冠疫情上去靠,夫人总说我这是杞人忧天。

即便不是感染疫情,当下身体的状况也是令人堪忧的。特别是昨晚加班到今天凌晨三点多,有那么一瞬,心脏难受、胸闷气短、左肋隐痛。说实话,真害怕就这么,光荣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今天疫情防控进入更加严格的状态,省里明确打响“围剿清零”攻坚战。几个住南昌县的同事进不了市区,个别地段开始“一天一检”。明天,我们还将做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似乎依旧看不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往日常态。

我说尽管这次疫情,远没有2020年来得突然和凶猛,却让我真切感觉到离自己最近,仿佛随时会碰上,无处躲藏。

每一次看到手机里的绿码,都能换来片刻心安。这或许是发自内心,对生与死最真诚、最直白的表达。

哪怕活得一塌糊涂、浑噩不堪,谁也不愿意,轻易地向这个世界道别。


晚上回到家,几个热菜已经上桌,母亲、夫人和大女儿呵呵围坐一起,小女儿汐汐睡得正香,瞬间感到温暖。

忽然想明白一个问题,“了生死”之所以难修行,归根到底是做不到“断舍离”。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哪能如此六根清净,断了亲情、舍了家庭、离了爱人?

之所以恋着生,是因为人并非一个人活着,我不单是我,更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而害怕死,也不是舍不得这一副躯壳,更是背后太多的挂念。

梁实秋在《了生死》结尾这样写道,“至于了断生死之说,则我自惭劣钝,目前只能存疑。”

我只想说,谁无尘世牵挂,怎能“了生死”?既然难了断,就是缘未尽。

那就好生珍惜,活足当下,罢了。


写在2022年3月23日深夜


枚庸

初闻“了生死”,是来自佛教的说法。

既可以理解为对生死的了断,也可以阐释成因缘幻灭后的解脱、超越、自由,或涅槃。

在佛家来讲,“生”因缘而来,是业力果报;“死”则是业报受完,缘散而去。但生死并非真正的开始或者结束,而是六道轮回,“了生死”,是超脱轮回、剥离表象的,一种无生无灭的精神境界。

梁实秋先生专门写过一篇《了生死》,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但是生死果然能够了断么?我常想,生不知所从来,死不知何处去,生非甘心,死非情愿,所谓人生只是生死之间短短的一橛。这种看法正是佛家所说‘分段苦’。我们所能实际了解的也正是这样。”

对于生死,我没有佛家的境界,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粗浅的认知。正如先生所言,我们所能实际了解的,也正是这样。不要谈了断,往往我们反而把它看得很重很重。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生死问题,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现实而残忍的选择,可以对生活抱怨丛生抑或嗤之以鼻,但对生命从不轻言放弃。

在过往的岁月里,我似乎还写过不少关于生死的文字,比如,在江西诗人张云去世后,写下的《活着或者死去 这不是一个问题》,还比如,得知芦溪甘成效兄离世后,写下的《我们随时都可能死去》。

在这些文字里,不敢说都透露着对死亡的恐惧,却无处不体现对活着的渴望。“我想,若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度过,我们不会荒废每一个即将消逝的日子。”“我们不能逃避,死亡的终点,但我们可以选择,活着的起点。”


为什么谈到生死,缘于这两天的飞机失事。

3月21日,一架由昆明飞往广州的东航MU5735号飞机,在广西梧州藤县发生坠毁事故,并引发山火。后来经核实,机上乘客123名、机组人员9名。

据最新的搜救消息,一个黑匣子已找到,但好像没看到幸存人员的消息。意味着一百三十多条生命,都可能伴随着飞机坠落而与世长辞。事故是惨痛的,也引发我对生死的思考。

如果说,当真生死皆因机缘,那么一百多人都业报已尽么?若无机缘,恰好退票的那个人,该是有多幸运!一切只是巧合,那要比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低上太多。

我常跟别人说,自己是没有“心胆”的人,也就是说害怕看见这样的事故灾难。但如今偏偏又身处应急管理部门,遇上灾害事故都不可避免,总得学会面对生死。

谈到空难,我仍对去年我省“3·1”人工增雨作业飞机坠毁事件记忆犹新。作为当时赶往现场处置的工作人员,每一块残骸,都刺激着我脆弱而敏感的神经。想到五个遇难人员被燃烧焦灼的身躯,更是惊起一身鸡皮疙瘩。

可这回是一百多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到现在都不知道身在何处,想想也觉得恐惧,更感到活着的庆幸。

就如网上流行的说法,谁也不会知道,意外和明天究竟哪一个先来。

 

与此同时,南昌疫情形势愈发严峻。

从高新区首次发现确诊病例,到新建区由点上开花,到面上管控,再到全市开展三轮大范围的全员核酸检测。每一次,都充满着忐忑的情绪。

既期待着自己和家人检测结果的一切正常,又莫名地担心,万一哪天由阴性转了阳。当然,这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平静的生活,该上的班要上、该加的班照加。

对疫情的紧张,还不光是在检测结果的显示。最近白天上班、晚上带娃,睡眠一直得不到保证,偶尔的加班更是把身体拖得更加虚弱。但凡有点头疼、脑胀、鼻塞等症状,很难不往新冠疫情上去靠,夫人总说我这是杞人忧天。

即便不是感染疫情,当下身体的状况也是令人堪忧的。特别是昨晚加班到今天凌晨三点多,有那么一瞬,心脏难受、胸闷气短、左肋隐痛。说实话,真害怕就这么,光荣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今天疫情防控进入更加严格的状态,省里明确打响“围剿清零”攻坚战。几个住南昌县的同事进不了市区,个别地段开始“一天一检”。明天,我们还将做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似乎依旧看不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往日常态。

我说尽管这次疫情,远没有2020年来得突然和凶猛,却让我真切感觉到离自己最近,仿佛随时会碰上,无处躲藏。

每一次看到手机里的绿码,都能换来片刻心安。这或许是发自内心,对生与死最真诚、最直白的表达。

哪怕活得一塌糊涂、浑噩不堪,谁也不愿意,轻易地向这个世界道别。


晚上回到家,几个热菜已经上桌,母亲、夫人和大女儿呵呵围坐一起,小女儿汐汐睡得正香,瞬间感到温暖。

忽然想明白一个问题,“了生死”之所以难修行,归根到底是做不到“断舍离”。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哪能如此六根清净,断了亲情、舍了家庭、离了爱人?

之所以恋着生,是因为人并非一个人活着,我不单是我,更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而害怕死,也不是舍不得这一副躯壳,更是背后太多的挂念。

梁实秋在《了生死》结尾这样写道,“至于了断生死之说,则我自惭劣钝,目前只能存疑。”

我只想说,谁无尘世牵挂,怎能“了生死”?既然难了断,就是缘未尽。

那就好生珍惜,活足当下,罢了。


写在2022年3月23日深夜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