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165)

(辛亥革命先驱者吴子寿先生遗像)
辛亥潮汕光复记与革命先驱者吴子寿
作者:徐彰国
搜集者:吴游。转发者:江湖侠客
一、汕头光复
汕头为南中国通商口岸,革命潮流输入甚早,其中党人之常川驻汕者有吴子寿、曾杏村、高绳芝、黄虞石、叶楚伦、蔡子才、卢青海、林宝田、林国英......等,在内地活动者有孙丹崖、张酥村、萧敏吾、萧公溥、方次石、方云藻、林贤绍、王翼黄、彭祖龄、李山头、何子因......等,由海外归来者有许雪秋、陈芸生、辛子基......等。辛亥八月十九日(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举义,全国各地次第响应,汕头亦继武昌之后于十一月十日宣告独立。原来清廷在汕头并无驻兵,仅崎碌石炮台有守台防勇数十名,但皆老弱残废,闻风先行逃跑,只有警察总局辖下之各区警察数百名,配备一部分枪械颇有实力。但该局总办冯铁君(浙江人),早经离职,职务由局内职员代理,情形涣散。而当时的党人吴子寿、叶楚伦、高绳芝、黄虞石、曾杏村等都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高绳芝是商会会长,在汕头开设几家银庄,并创办电灯自来水两公司,在商界负有时誉,且握有经济实力。吴子寿是《图画报》社长,门生故旧甚多。曾杏村是《图画报》编辑,鼓吹革命最力。叶楚伦是《中华新报》社长,执汕头言论界牛耳。黄虞石是警察局职员,在警界久负声誉。此外各机关职员参加革命者还大有其人,在当时的革命汹涌潮流下配合地方特殊情况,所以汕头就毫不费力地宣告独立。
汕头独立之后,接着澄海、潮阳、普宁、揭阳等县都次第光复。澄海由林贤绍、黄虞石等负责;潮阳由萧敏吾、萧公溥负责;普宁由方次石、方云藻等负责;揭阳由何子因等负责。都是不费一兵一卒把地方光复。

二、潮州光复
1。潮州府尹陈兆棠之为人
陈兆棠四川人,清朝潮州府知府。其先原任惠州府知府,因在任办理清乡,杀人甚多,被称为能员。当时清廷鉴于人心离叛,厉行严刑峻法,以图挽回危局,同时以潮州地处海滨,革命种子传播最早,认为应加镇压,于是调陈兆棠来知潮州。陈到任后,一依惠州旧辙,大举清乡,任用地方皂隶,妄杀无辜良民。作者当时在潮州中学念书,每天在街上都看得到口衔柴鹅身系竹筐的囚徒被抬出西门,斩首于较场之内,不知凡几,前后达数月之久。陈兆棠在惠州已有屠伯称号,至是杀戮更多。
2。围攻府楼与陈兆棠之被枪决
潮汕各处先后光复,革命队伍,陆续进入潮州城,知府陈兆棠表面上是欢迎革命军,而实际是暗中布防。原来潮州城内尚有防军约三营人,由管带徐士庸统率,原属潮州总兵赵国贤指挥。赵自杀后,统归知府陈兆棠指挥。在他的计划下把这些防军分驻于城内各要地,大部分是驻在陈兆棠的潮州府衙门。潮州府署门前,原有巍楼一座,可以俯瞰全城。陈兆棠想凭这座楼负隅自固,因此革命军劝他投降,他就置之不理。同时革命党中有土客之分,内讧时见,而革命军梁金鳌部,又受陈利诱,使陈更有决心拒绝投降。再则,当时革命军入城者共有三部分,孙丹崖司令部驻金山,张碌村司令部驻镇署,梁金鳌司令部驻考棚,各部队枪械甚少,这点也使陈兆棠有心抗拒。

革命军见陈兆棠不肯投降,因侦悉其内幕,于是召集会议,商议围攻府楼。当即议决举张碌村为正司令,孙丹崖为副司令,并由各部选出敢死队炸弹手若干人(这是因为当时对于投掷炸弹技术尚未精练,投弹人员常致伤及自己,所以必须选出敢死队),又拈阉分配出战与守营任务。在部署完妥之后,张禄村部参谋谢鲁倩献议致函陈兆棠,说土客两(革命军)将于是夜决战,请陈兆棠不要左右袒,使陈疏于防备。陈果信以为真,是夜府楼只如平常警戒,而革命军即于是夜一时许联合进攻,并用火油浸棉被掷入楼内,引起大火,复由敢死队投掷炸弹,府楼立即倒塌,清军仓皇应战,全部瓦解。陈兆棠由署后爬墙逃走。走到金山脚下一个人家里,躲藏了几天。这人家夫妇二人,其夫在外间看见革命军悬赏缉拿陈兆棠布告,以为可以发一笔财,告诸其妻,欲把陈兆棠出卖;其夫外出,其妻把实情告知陈兆棠,陈于是赶快逃走。陈当夜化装,欲在水门城上越城而出。适值孙部萧公溥带队巡查至此,将他拿获。
陈兆棠既被执,党人吴子寿提议准其以金赎罪。经大家同意,由吴子寿亲自与陈面谈,着其缴罚款十万元以免一死,并准其回返家乡。陈兆棠表示拒绝。吴子寿这个提议,是有原因的:先是革命党人在汕头搞革命,借高绳芝的商会长地位,在商会内组织自保团,名义是保卫商旅,实际是搞革命工作。自保团的机构相当大,有军事、民政、财政各部分人员不少。事为陈兆棠侦知,特亲自来汕,召集自保团负责人见面。当时无人敢去,独吴子寿挺身而出。在他和陈兆棠相见后,陈态度有所转变,仅命把自保团解散,既不杀吴子寿,亦不究其他党人,吴因是德之。此一提议,是吴以德报德之意,谁知陈兆棠始终不悟,故卒不免一死。
陈兆棠既拒绝罚款,革命军遂议决把他枪决。于是派陈励吾为监斩官,孙芎、蕉笋为射击手。临刑前问他有无遗言。他索笔书一电稿,要求致其家属,其电文曰:"不死于君,不死于国,死于因果。"书毕革命军遂把陈兆棠缚于竹梯之上,在行刑处贴一长条写"枪决民贼,以谢国人"。遂把陈兆棠枪决于镇署前之照壁下。至此而潮州城及潮州各县全部光复。
上述围攻府楼及枪决陈兆棠日期,作者因日久未能追忆,大约是一九一一年十一月间事。
3。潮州总兵赵国贤自杀
清廷潮州总兵赵国贤,汉军镶旗,武状元出身,奉派潮州总兵。到任年余,值辛亥革命,清朝大势已去,他感到非常不安,决意弃职而去。一日摒挡行李,到潮州车站候车,将往汕头买轮回乡。谁知是日风声紧急,潮汕火车停驶,赵欲行不得,于是转回镇署。不料一进衙门,见屋内家私用具被人搬走一空,他在感触之下,立刻悬梁自缢。

(全文结束,吴游后记)
文章作者徐彰国是民国潮汕知名大律师,其子徐扬,徐扬自抗战初期至五十年代是中共潮汕地区重要领导干部之一。1949年5月,徐扬调任闽粤赣边纵队党委常委兼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代主任),与边纵队领导一起运筹于帷幄之中,奔驰于潮、梅大地,为粤东的解放出谋献策。汕头解放时,他又随队进城,先后担任汕头市军管会委员兼公用接管部部长和汕头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又担任潮汕军分区副政委、党委副书记等职。为接管城市,维护治安,安定民生,恢复生产和建设新中国作出新贡献。后来被调任武钢等国家重要工业企业任领导职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被任命为冶金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