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古今译赏(84)

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
作者:苏轼
(题记: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今译】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途中写成组词《浣溪沙》五首,此为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音响在诗人的意识屏幕上折射出一组连续不断的影象。

(江湖侠客吴仲湛 编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