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印象南浔,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就像卞之琳的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梦里江南。
印象南浔,清雅,如茶,
茗一口,淡淡香,再茗一口, 回味,甘醇。
氤氲江南。
印象南浔, 最美不过江南女子,
清秀,温婉,娴静,才情,抚一曲古筝,撑一把油纸伞,一颦一笑,笑进你心房。
恋上江南。
印象南浔,清幽,静逸,
楼台、亭榭、花木、水廊,虽是人工造景却又浑然天成。
品味江南。
印象南浔,精致,考究,
一凿一斧,一笔一画,一勾一漏,看到的是巧夺天工的精美工艺,显现的却是多少年来传承与苦练的精湛技艺。
雅致江南。
印象南浔,情结,温馨时光,关于童年,也关于成长,
童年里,在小桥上、在巷道里,搀扶自己的父母,背起自己的外婆,如今长大,回忆,永远是甜甜的、满满的。
记忆江南。
印象南浔,曲艺,风雅,
不听一曲吴侬软语,怎能品味江南,咿………呀………呀…………好一曲缠绵的水乡调。
曲韵江南。
印象南浔,传承,韵味,
可爱乖巧的女孩,清秀才气的少女,白发慈蔼的阿婆,恍惚间,感受着水乡江南的浮生若梦。
回味江南。
印象南浔,缤纷,艳丽,
春的绿,夏的红,秋的黄,冬的白,四季如画,如歌,领略水乡之外的江南。
诗画江南。

印象南浔,闲适,慵懒,
能做的就是什么都不要做,选定一处,躺着,闭着眼,沐着光,感受慢时光。
悠闲江南。
望花外、小桥流水余韵幽长,一路绕城池,氤氲街市小巷,你吟出了千年诗韵雪月风花。

南浔古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
在南浔,不去小莲庄等于没有到过南浔。小莲庄是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集刘镛三代耗费40多年建成,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始建于光绪十一年,占地二十七亩,因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建湖州“莲花庄”之名,故曰“小莲庄”。




进入小莲庄,映入眼帘的便是数顷的荷花塘,盛夏已过,荷花难觅踪迹,独留一池田田荷叶,听一段江南雨声。
南浔自古有“湖州一城,不抵南浔半镇。”一说。明代万历至清代中叶的南浔得以成为江浙雄镇,几乎完全依赖蚕丝业和缫丝业,
“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一个多世纪前,凭借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南浔在清代末年已经成为巨贾云集的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
这是南浔坊间以财富多寡来称呼镇上的江南四巨富、八位大富以及众多的财主。据说,百乐门就是四象之一的顾家的资产。

小莲庄是南浔首富仿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之意,凿池栽芰,叠石成山。山道弯弯,半山苍松,半山红枫,枫林松径,山路回转,小巧而又曲折,宛然一座大盆景。此园与外园以粉墙相隔,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园山色湖光,相映成趣。

碑刻长廊、扇亭、御赐牌坊,设计别致,构造精巧,精雕细琢,工艺考究,却又各具风格,足见旧时南浔首富的富庶。


江南有佳人,独坐庭院中。嘘。。。轻轻地,不要惊醒这藕塘深处的娴静时光。



推开木门,来到客栈的临河楼台,一股潮湿清新的风带着甘甜迎面扑来。昨夜一场小雨并没有影响到今天的心情,弥漫着淡淡雾霭的晨光里,南浔水乡更显娇美与静谧,可叹自己在睡梦中错过了那一场可以洗濯心灵的朝露,几分遗憾,淡淡而持久。
前一篇:【尼泊尔】博卡拉街头的众相万生
后一篇:【埃及】哈布城,追忆辉煌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