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良撒谎成性罪孽深重(一)
(2010-03-26 16:18:25)
标签:
红楼梦红学陶洙周绍良诈骗文化 |
分类: 横扫红学界牛鬼蛇神 |
周绍良撒谎成性罪孽深重(一)
——从王毓林《论石头记己卯本和庚辰本》的记述看周绍良的谎言
写完《周绍良一世英名毁于“红学”》一文,我感到意犹未尽,对周绍良长久以来的怀疑越发浓重。为了解决疑问,也为了要将前文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论述,我又重读相关资料,周绍良撒谎成性罪孽深重的事实越发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下面首先摘录王毓林所著《论石头记己卯本和庚辰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中的两节文字,然后略做点评。文中提到王曾拜访周绍良,而周绍良为王著所写的序作于1985年5月30日,由此推知王的拜访大约在1984年。为方便阅读,所摘王毓林的文字重新做了段落划分,其原文字句符号及讹误一仍其旧,仅在大括号中做更正。
四 陶洙校改己卯本的目的和己卯本第六十七回后武裕庵的注记问题
笔者于前些时候拜访了周绍良先生,向先生请教《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己卯本的问题当然亦在其中。周绍良先生是国内享有盛名的学者,也是著名的红学专家。在与周先生的讨论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并取得了一些意外的新发现。现谈一下有关已卯本夹条问题的两个新发现。
我们知道,陶洙在收藏己卯本期间,曾反复地用庚辰本校改己卯本,而且他还用己卯本和庚辰本校改了周汝昌先生的抄本(甲戌抄本),这自然需要有较充裕的时间。那么,陶洙何以会长期地把握并不属于他的庚辰本呢?我在前面谈到己卯本第一回末的朱笔夹条“‘此回亦非正文’至‘诗云’一节的楔子,须低二格写。”时曾判断此条系出于陶洙(心如)的手笔。根据内容来看,这张夹条显然是写给抄书人的提示,陶诛收藏己卯本时似乎曾据此本过录了副本。然而年近七十高龄的陶洙还有这样的精力吗?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悬挂在我心中,并努力寻找着确切的答案。
答案终于找到了。周绍良先生曾与陶洙熟识,陶洙请周先生鉴赏过他所收藏的己卯本。据周绍良先生介绍说,陶洙手中有一套复印的庚辰本。
我向周先生请教道:“根据陶洙写在己卯本第一回末的朱笔夹条内容可知,陶洙曾据已卯本过录了一套副本,您是否了解此事?”
周先生说:“据我所知,己卯本中的夹条是原有的,并不是陶洙写的。陶诛的字我是一看就能认出的。”
我说:“据我鉴定,己卯本第一回末的夹条确系出于陶洙的手笔,我还请胡文彬、林冠夫、刘士德【刘世德】等先生鉴定过,结论是一致的。”
当我把影印本上的这张夹条指给周先生看时,周先生马上点头道:“达张夹条确实是陶心如的手笔,毫无疑问。”
我又问:“陶洙是否过录了副本?”
周先生说:“陶洙原打算以他所收藏的己卯本和复印的庚辰本以及(周抄)甲戌本为底本,搞一个汇抄本,这张夹条就是为此而作的提示。但据我所知,他后来没有搞成。”
我问:“您能肯定陶洙的汇抄本没有搞成吗?”
答曰:“可以肯定的,他没有搞成。”
现在我们终于清楚了,陶洙于一九四八年从上海来到北京,为了校点己卯本,为有较充裕的时间使用庚辰本,便复制了一部庚辰本副本,他所用的甲戌本,是周汝昌抄本。陶洙校点己卯本的目的,是为了搞出一套以己卯本、辰庚本【庚辰本】和甲戌本为底本的汇校本。而他的这一计划最终并没有实现,这大概与他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挑选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陶、武校字请周先生鉴定,鉴定结果与我在本文中的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周绍良先生说,陶洙请他看过一张己卯本中原有的墨笔夹条,现只记得上面有“乾隆年”和“武××”的字样。当我请周先生看第六十七回末的墨笔注记时,周先生说:“就是它,就是它,这是一张夹条。”
我请周先生再仔细回忆一下:“您能肯定这是张夹条吗?”
周先生说:“我记得很清楚,不会有错。我当时仔细地看了这张夹条,只是不知陶心如出卖此本时,是否把它夹在了本子中,今天看来此条是与己卯本一同卖出了。我在心如处看见此条时,它原夹在这里。”周先生用手指着第六十七回末页B面与第六十八回A面的夹缝处,接着说:“现在它的位置有了变化,不是我见时的位置。”
由此,我们方知道:己卯本第六十七回末“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抄本,武裕庵补抄。”的墨笔题记,乃是一张夹条。
五
我一直在努力争取得阅己卯本善本,因为有些问题仍然使我放心不下,例如,第六十七回后的武氏校记到底是不是张夹条,为什么在影印本的《前言》和《后记》中都没有说明?除影印本后面用铅字所打的三条陶洙校记外,还有无其它类似的校记?等等。
最近,在《文献》丛刊副主编刘宣老师的积极协助下,终于得到了这一宝贵的机会。于是,我便约了红楼梦研究所的林冠夫老师一起去北京图书馆,及至到了北图之后,才得知可以看的并非善本,而只是根据善本所拍摄的胶片。这当然是十分遗憾的。然而善本的胶片,总比影印本真实多了,虽然查阅起来很不方便,有些问题在投影上反映不出来,但也可以大体上证实一些问题。
我们很快就在胶片的投影上清晰地看到第六十七回后的武裕庵补抄注记确实是一张墨笔夹条。夹条的一条长边呈不规则形状,另三条边沿整齐,夹条长度比己卯本书页短些,可知是在另一种随手撕来的纸条上写下,然后夹入己卯本中的。由此,我们证实了周绍良先生关于这条墨记是张夹条的回忆是完全正确的。此夹条冯其庸同志在《论庚辰本》中没有说明,在影印己卯本的《序言》和《后记》中也没有说明。
同时,我们也证实了第一回末“‘此回亦非正文’至‘诗云’一节是楔子,须低二格写”的朱笔字,确实是张夹条,而且确实与陶洙的其它笔迹完全一致,证实了它确实系出于陶洙的手笔。
除上述夹条外,我们又新发现了两条注记。这两条注记均被影印本删除,以前的研究者都没有提到过,当然,冯其庸同志在《论庚辰本》和影印已卯本的《序言》
点评:
1、周绍良告诉曹立波,“己卯本我没看过”(参见曹立波、张俊、杨健:《北师大〈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版本来源查访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总第169期。第117页),对比王毓林的记述,周绍良不但看过“己卯本”,而且事隔多年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己卯本”中夹条的情况。周绍良对曹立波撒谎为哪般?原因就在:
2、周绍良说:“陶诛的字我是一看就能认出的。”一看就能认出陶洙的字,那么陶洙在“己卯本”中补抄的十回,特别是第二十三、二十四回的正文及回末朱批,跟“庚辰本”一模一样,周绍良当然一眼就能看出“庚辰本”是陶洙伪造的假古籍。承认自己看过“己卯本”,这个问题就无法回避。“北师大藏本”的笔迹,跟陶洙在“己卯本”上“补抄”部分的笔迹也是一模一样,周绍良在曹立波面前认得“北师大藏本”是陶洙的笔迹,所以他才要撒谎说没看过“己卯本”。
3、周绍良对王毓林撒谎说,陶洙“肯定”“没有搞成”“汇抄本”,240元高价卖进北师大图书馆的“北师大藏本”不是陶洙搞成的“汇抄本”又是什么?周绍良对王毓林撒谎,无非是害怕王毓林去查“北师大藏本”罢了。查的结果就是——陶洙造假、周绍良合谋诈骗的事实会立即败露。
4、周绍良、胡文彬、林冠夫、刘世德,对笔迹鉴定都挺在行的么!对照着“庚辰本”和“己卯本”原本搞过校勘工作的胡文彬、林冠夫、刘世德,当然早就知道陶洙伪造“脂本”的事实。可是,笔迹鉴定也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和技术,青年工人王毓林也能判断啊!
5、关于“己卯本”夹条的问题,周绍良也在撒谎。先是断言“己卯本中的夹条是原有的,并不是陶洙写的”,后对着王毓林的“铁证”又立即改口。周绍良玩的什么花样,有什么“猫腻”?这一节大骗局,我已经想得很清楚,容我在下一篇博文狠揭周绍良的画皮。
6、周绍良跟陶洙交往“不是搞《红楼梦》”,搞的是什么?!我跟大家说,我看到这些人模人样的“红学家”全无廉耻的谎言,难以遏制愤怒和仇恨。李鸿章撒谎成性,外国人把他的名字谑称为 lie-hung in-chain,“撒谎,用链子吊起来”!“红学家”撒谎,也该挨个吊死在电线杆上。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