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TOP16球员参与的排名赛决赛的相关纪录

标签:
斯诺克非top16球员英国公开赛道格芒乔伊相关纪录 |
分类: 斯诺克数据档案 |
早些时候,统计了下非TOP16球员参与的排名赛决赛,参见:非TOP16球员的排名赛决赛一览(附“最冷的决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a45bc0101bzza.html。这两天,对其中的部分数据简单整理了下。注意本文数据截止2013澳大利亚公开赛。
1、 非TOP16球员最青睐的赛事
(1)英国公开赛(British Open),非TOP16球员7次夺冠,其中1988-1990,非TOP16球员连续三届夺冠。
评注:
作为排名赛的英国公开赛,1985年首届至2004年末届,一共举办了21届。非TOP16球员参与的决赛次数一共11次,其中7次夺冠,是目前排名赛事中非TOP16球员夺冠次数最多的排名赛。其中,1988-1990连续三届赛事,非TOP16球员连续完成夺冠,史上首次。再加上,1991年加里-威尔金森杀入决赛,亦是史上首次非TOP16球员连续四届杀入决赛。
英国公开赛1985年首届赛事奇葩爆放。斯诺克史上肯定能列入前十的两大坏小子,南非球员席尔维诺-弗朗西斯科(Silvino Francisco,当时排名第17位)和加拿大帅锅科克-史蒂文(Kirk Stevens,当时排名第4)半决赛分别击败两大传奇亚历克赛-希金斯和史蒂夫-戴维斯
杀入决赛。这是史上第一次由非英籍球员会师的排名赛决赛(史上第二次要等到2009年的大奖赛,萝卜会小丁),也是史上第二次非TOP16球员拿下排名赛冠军的赛事。那届决赛还爆出史蒂文斯嗑药丑闻。
此后,1988,1989,1990,1994,1995,1999,非TOP16球员又完成6次登顶。其中1988-1990,三名非TOP16球员(亨德利,托尼-米奥和鲍勃-夏普隆)连续三届问鼎。
(2)大奖赛(Grand Prix,含职业球员锦标赛、LG杯和世界公开赛【1】),非TOP16球员14次进入决赛。
评注:
大奖赛是最早的排名赛事之一,从其前身1982职业球员锦标赛到2013海口世界公开赛,一共举办了31届。非TOP16球员总计14次杀入决赛,6次夺冠,是非TOP16球员杀入决赛次数最多的赛事。大奖赛是很多球员的成名地,达成了个人排名赛第一冠,包括泰勒、亨德利、希金斯、艾伯顿、斯蒂芬-李、罗伯逊等大师名将。大奖赛也是傅家俊的福地,相隔十年两进决赛。第一次决赛(1998),虽没能拿下,但老傅以377位的排名创下进决赛球员的最低排名;后一次(2007),同样以非TOP16身份,老傅终于拿下个人职业生涯第一冠。
(3)澳大利亚公开赛,2011-2013连续三届非TOP16球员夺冠,史上第二次。
评注:
2011首届澳赛,TOP16的球员几乎悉数到场,排名第17位宾汉姆一路击败四位TOP16球员,夺冠成色十足。但由于澳赛低奖金高税收等原因,第二年的澳赛,TOP16球员有7人退赛,澳赛质量一下缩水很多。排名22位的霍金斯直接以赛会前16的种子直接进入正赛,夺冠路上只碰到一位TOP16的球员,决赛对阵亦是两位非TOP16球员。到了2013年,最终退赛的TOP16球员达到了惊人的9位,“盛况空前”。虽然傅家俊夺冠成色不算差(碰到两位TOP16),但多少要拜托众多缺席的大佬们。
如果澳赛还有继续的可能,那么在本篇这个项目上,很可能会创下多项纪录。
(4)英国公开赛1988-1991、威尔士公开赛1995-1998和上海大师赛2007-2010,非TOP16球员连续四届杀入决赛。
评注:
威尔士公开赛,1996年成就马威的第一冠,1998年成就保罗-亨特的第一冠。
上海大师赛,2007年开办伊始冷门不断,新赛事加上开赛时间早,头四届决赛年年见到黑马球员。但随着赛事的日渐成熟和赛事时间的相对后移,黑马逐渐隐匿。头两届,非TOP16球员夺冠,此后两届非TOP16球员决赛失利,最近两届决赛非TOP16球员消失。
另外,作为排名赛历史的世界锦标赛,有6次非TOP16球员参与的决赛,其中三次非TOP16球员完成逆袭(1979格里菲斯、2005墨菲和2013奥沙利文)。呵呵,火箭也算逆袭?
作为大满贯赛事之一的英国锦标赛,只发生5次非TOP16球员参与的决赛,但决赛非TOP16球员的逆袭成功率超高,4次夺冠,包括1993年英锦赛,火箭完成史上最年轻的排名赛冠军。
2、 夺冠次数最多的非TOP16球员
约翰-希金斯、丁俊晖和罗尼-奥沙利文,各三次。
评注:
这个数据反映了那帮少年才俊。数据上最强的是希金斯,在排名跃入TOP16前,一个赛季四进排名赛决赛,拿下三冠。小丁在排名进入TOP16前,分三个赛季进三次决赛拿下三冠。至于火箭嘛,本来只有两冠的数据(当然数据是数据,跟火老师的天分末啥关系,如果火老师要追求数据,那别人没得玩了;当然那也不是火老师了),后来是火箭自己使劲把自己挤出TOP16,然后再来一次逆袭。
另外,像老希这样、在排名进入TOP16前还能四进决赛的事情,估计以后不会发生了。现在排名更迭快,再加上要实施奖金排名,以后拿过一个冠军就很可能下个节点排名直接进TOP16了。
3、最奇葩的非TOP16球员
关于排名最低的决赛球员、排名最低的排名赛冠军,这个在“斯诺克世界纪录及评注-优胜篇”中都有所涉及,不提。这里谈两个人。
(1)马克-约翰斯顿-艾伦(Mark Johnston-Allen),1991和1992欧洲公开赛。
这位大神的神迹奇事在前面“最冷门的决赛”中谈过了。一个资质平庸的非TOP16球员在同一项排名赛中,居然能连续两届杀入决赛,只能认为是上帝在玩掷骰子了。
(2)道格-芒乔伊(Doug Mountjoy),1988英锦赛和1989精英赛。
连续两站排名赛拿下冠军(所谓背靠背排名赛),斯诺克史上自有排名以来,约有10位球员达此成就;其中,只有道格一人是在非TOP16球员的身份下完成。
矿工出身的道格,1976年大龄转入职业,但转入职业后只花了一个赛季就进入TOP16。此后,道格长期在TOP16里晃荡,虽然拿过不少邀请赛冠军,但从未染指排名赛冠军。1987/88赛季结束后,道格跌出前16。对于46岁高龄的道格,估计没有多少人想到老家伙会雄起。1988/89赛季,排名第24位的道格突然爆发,首先在英锦赛上击败已然大成的亨德利夺冠,接下来在精英赛上击败黑马夺冠,完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背靠背。到下一个赛季,道格又重返TOP16,最高排名一度达到第5。不过,道格这辈子也就那两个排名赛冠军,也是史上第二高龄的排名赛冠军。老天眷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