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楢山节考》评

(2007-06-13 13:59:00)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影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6/13/14/8/113bc5224bb.jpg

《楢山节考》是今村昌平1983执导完毕的影片,同年获得嘎那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影片的大部分情节我看的懵懵懂懂,可能是片子字幕的翻译太差了,而且很多情节发生在黑咕隆咚的晚上,看不清楚;但无论如何,我想即使一个不懂任何语言的人也能看明白影片的最后一块内容,并为之震惊。

这是一个涉及人类动物本性的故事。在一个无比贫困的深山小村庄里,所有的人为了一点点可怜的食物可以以命相搏,此时老人当然显得毫无用处,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会消耗掉极为有限的资源,于是人们产生了一个游戏规则,老人到了一定的年岁就应该去死,从而节省出一点点资源给下一代,就像公螳螂做完爱就当成为母螳螂的美餐。

但人类毕竟是人类,直接刀血相见杀死老人是不行的,于是大家就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把老人送到更远的深山里,让其自生自灭;冠冕堂皇的说法是去拜见山神,当然所有的人都明白这就是死亡,生存的几率就是零。而这项任务都是由自己的子女来执行的。

这样游戏规则对于现代人而言显然非常残酷,但在当时当地并不是不可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公平的规则,因为所有的人都明白自己将来肯定会有这样一天,每个人都应该有认识,有自觉性,将来配合自己的子女把自己送到山里。

无论对于老父母,还是对于子女而言,送不送已经不是一项个人的行为,不是一个道德抉择,而是一个传统,一项义务,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使命。正因为此,进山前要举行仪式,由村里还未获得进山资格的长辈宣布进山的规则和最终的目的地。

影片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对这项任务最终执行的描述。儿子背着老母亲一大清早就从家里出发,翻山越岭、攀岩涉水向山里指定或者约定成俗的投放点行进。这是一场慢长、艰苦、危险的行程,可以说儿子冒着一定的生命危险,要把母亲背到那个“神圣”的地方。

如果我们单看儿子背着老母亲异常辛苦的样子,一定会想到悲壮和高尚;但我最终体验到的却是一种荒诞,一种残酷的荒诞。当儿子历尽辛苦把老母亲背到目的地时,等待的不是山神的临幸,而是无数食腐动物——乌鸦焦灼的等待。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圣经》里亚伯拉罕献子的那一段,亚伯拉罕受到上帝的指示,要把儿子作为牺牲献给上帝。这个任务同样显得神圣而又荒诞,但亚伯拉罕没有丝毫的怀疑,因为对上帝的信仰不可质疑。同样是一段漫长沉闷的行程,《圣经》的描述极为简洁,也许不同的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不知道自己将死的命运。《楢山节考》里儿子服从的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法则,这在当时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法则,伦理和亲情等而下之。但《圣经》最终给我们的是一个喜悦的结局,上帝最后显现,证明这只是一项对信仰的试探,公羊代替了以撒。

而《樽山节考》带给我们的却是赤裸的现实,山神是不存在的,老母亲死亡的命运不会更改。也许影片唯一能给我们安慰的,是老母亲带着自决的决心,坐在满地枯骨的山岩上,双掌合十安静等待自己的灵魂能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天下雪了,山里一片素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