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阮籍的评价

(2006-11-01 11:10:27)
分类: 魏晋文学参考资料

关于阮籍的评价

刘勰曰:嗣宗倜傥,故响逸而调远。(《文心雕龙·体性》)

钟嵘曰:晋步兵阮籍,其源出於《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於《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颜延年注解,怯言其志。(《诗品》上)

李善曰: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卷二十三《咏怀诗》注》)

严羽曰: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沧浪诗话·诗评》)

王世贞曰:阮公《咏怀》,远近之间,遇境即际,兴穷即止,坐不着论宗佳耳。(《艺苑卮言》卷三)

陆时雍曰:八十二首俱忧时闵乱,无一忿世嫉俗语。(《诗镜》卷七)

王夫之曰:步兵《咏怀》自是旷代绝作。远绍《国风》,近出于《古诗十九首》。而以高朗之姿,脱颖之气,取神似与离合之间。大要如晴云出岫,舒卷无定质。当其有所不极,则弘忍之力,内视荆、聂矣。且其托体之妙,或以自安,或以自悼,或标物外之旨,或寄疾邪之思;意固径庭而言皆一致,信其但然而又不徒然,疑其必然而彼固不然。不但当时雄猜之渠长,无可施其怨忌,且使千秋以还了无觅脚跟处。盖诗之为教,相求于性情,固不当容浅人以耳目荐取,况公且视刘项为孺子,则人头畜智者令可测公,不几令泗上亭长反唇哉?人固自有分际,求知音于老妪,必白居易而后可尔。(《古诗评选》卷四)

陈祚明曰:“阮公《咏怀》,神至之笔。观其抒写,直取自然,初非琢炼之劳,吐以匠心之感,与《十九首》若离若合,时一冥符。但错出繁辞,辞多悠谬;审其大旨,始睹厥真。悲在衷心,乃成楚调;而子昂、太白目为古诗,共相仿效,是犹强取龙门愤激之书,命为国史也。且子昂、太白所处之时,宁有阮公之情,而能效其所作也哉!公诗自学离骚,而后人以为十九首耳。《采菽堂古诗选》卷八说

沈德潜曰:阮公《咏怀》,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俶诡不羁,读者莫求归趣,遭阮公之时,自应有阮公之诗也。笺释者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刘彦和称:‘嵇旨清竣,阮旨遥深。’故当截然分道。”(《说诗晬语》第五六条,《清诗话》,下册,页531)

吴汝纶曰:阮公虽云志在刺讥,文多隐避,要其八十二章决非一时之作,吾疑其总集平生所为诗,题为《咏怀》耳。(《古诗钞》卷二)

张溥曰:《咏怀》诸篇,文隐指远,定哀之间多微词,盖指此也。履朝右而谈方外,羁仕宦而慕真仙,大人先生一传,岂《子虚》亡是公耶?(《阮步兵集》题辞,《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页89)

刘熙载曰:阮嗣宗《咏怀》,其旨固为渊远,其属词之妙,去来无端,不可踪迹。(《艺概》卷二《诗概》)

咏怀其一[1]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2],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3],翔鸟鸣北林[4]。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古今点评]
1.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六臣注文选》李善注)
2.比也,此嗣宗忧世道之昏乱,无以自适,故托言夜半之时起坐而弹琴也。所谓薄帷照月,已见阴光之盛,而清风吹衿,则又寒气之渐也。况贤者在外,如孤鸿之哀号于野,而群邪阿附权臣,亦犹众鸟回翔,而鸣于阴背之林焉。是时魏室既衰,司马氏专政,故有是喻。其气象如此,我之徘徊不寐复将何见邪?意谓昏乱愈久,则所见殆有不可言者。是以忧思独深,而至于伤心也。(刘履《选读补注》)
3.起何彷徨,结何寥落,诗之致在意象而已。(陆时雍《古诗镜》卷七)
4.结二句委折深隐,以下数十章千端万绪,皆出于此。(张琦《宛邻书屋古诗录》)
5.晴月凉风,高云碧宇之致见之吟咏者,实自公始。但如此诗,以浅求之,若一无所怀,而字后言前,眉端吻外,有无尽藏之怀,令人循声测影而得之。 (王夫之《古诗评选》)
6.阮公殿魏诗之末,而绰有汉音,非邺下诸子所可步趋也。……总之,步兵《咏怀》诸作,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其胸次非复人间机轴。(王士禛《师友诗传录》)
7.阮公咏怀,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之诗也。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沈德潜《古诗源》卷六)
8.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而情景融合,含蓄不尽,意味无穷。(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


其十七[1]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2],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3],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4]。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5]。

[古今点评]
1.起语兴情慨慨,结语寄意殷殷,如此首尾盘礴,自是阮公家数。(陆时雍《古诗镜》卷七)
2.自然愤世嫉俗,人必有此感,无事字求句测也。(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
3.如白首狂夫,歌哭道中,辄向黄河乱流欲渡,彼自有所以伤心之故,不可为他人言。而听者不察,争欲按其节奏谱入诗,夫孰能测其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4.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欤?乃独坐空堂,无人焉;“出门临永路”,无人焉;“登高望九州”,无人焉。所见惟鸟飞兽耳。其写无人处,可谓尽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
5.阮嗣宗越礼惊众,然以口不臧否人物,司马文王称为至慎。盖晋人中极蕴藉者。其《咏怀》十七首,神韵澹淡,笔墨之外,俱含不尽之思,政以蕴藉胜人耳。(吴大受《诗筏》)
6.此首因所如不合,眷恋故人也。前六,以独坐寡欢,点醒不合于世,出门登高。一气写来,最有劲势。后四,接旷野鸟兽,略一写景,急脉缓受法也。而呼起怀人正意作收,愈觉灵紧。(张玉榖《古诗赏析》)
7.悼国无人也。我瞻四方,蹙蹙靡所聘,途穷能无恸乎!孤鸟离兽,士不西走蜀则南走吴耳。思亲友以写晤言,其孙登、叔夜之伦耶?(陈沆《诗比兴笺》卷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