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2017-09-25 23:23:51)
标签:

李昌钰

张保生

常林

鉴识

证据

分类: 所感所动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在抱住大学“证据科学课程”上的主持与总结

201792  广州)

                      刘桂明

 

题记:

201792日至3日,由抱住大学主办的“证据科学课程”在广州举办。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保生教授,著名刑事鉴识专家、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的名誉主席、康州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纽黑文大学法医学全职教授李昌钰,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主任法医师、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所长常林教授先后上台授课。应主办方邀请,我主持了两天的讲座。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对于张保生教授与常林教授的授课,因为我与他们都很熟悉,所以介绍起来也很容易。但是,对于李昌钰博士,我是第一次与其相识。为此,在主持时如何介绍他,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虑到李昌钰博士在华人乃至全体中国人尤其是在中国法律人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我必须独辟蹊径,才能介绍得出彩,从而让人影响深刻而难忘。

于是,我就有了此次演讲前对李昌钰博士的如下介绍与演讲后的几点总结。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各位同学、各位学员:

今天我们的课程请来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授课专家,这位专家是谁呢?

今天上午,我们聆听了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保生教授关于证据法学的颠覆性授课,收获很大。但是,我要说的是,张保生教授毕竟还是人,所以他的授课只能算是正常的课程。

从今天下午开始到明天上午,我们的授课专家却不是人(笑声),那么,他是什么呢?

第一,他不是人,而是神,是遥不可及但又近在眼前的神。他是被誉为 “当代福尔摩斯”的神,他是被称为“现场之王”的神,他是被认为是科学神探、犯罪克星的神,他是常常见人所未见、或是一锤定音或是神奇逆转的神,他是侦查了46个国家8000件案件的神,他是在本国和其他国家法庭已经出证1000次以上的神,他是经常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神。昨天,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讲座上,有一位学生评价他说:他比夏洛克厚道,比柯南高大、比波洛英俊。一句话,他是我们心目中的男神。

第二,他不是人,而是家,是成果丰硕的科学家。他是创建了许多新概念与分析方法的世界著名刑事鉴识科学家,他曾主办和讲授了800多个研讨会,担任了国内外900多个执法机关的顾问。他所经办的肯尼迪总统谋杀案、辛普森杀妻案、碎木机灭尸案、约翰逊连续谋杀案、醉酒男子自杀案、白宫顾问福斯特死亡案、伊丽莎白·斯玛特失踪案以及台湾陈水扁枪击案等案件,不仅成了他名扬外内外的经典案例,更成了许多法律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教材。他先后荣获了800多个奖牌,其中包括:美国鉴识科学学会颁发的鉴识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美国法庭科学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国际鉴识学会终身荣誉奖,美国物证技术学家委员会的优秀服务奖,美国司法基金会的最高司法荣誉奖,以及康州政府官员道德委员会所颁发的首位公共服务操守奖。许多人成名很容易,现代社会的一夜成名比比皆是。他不仅成名了,而且早就成名了,更重要的是成名成家了。

第三,他不是人,而是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师。他首先在美国纽黑文大学创办了鉴识科学系,他是康涅狄克州鉴识科学研究和训练中心主任,他还是全球80多所大学及警政机构的顾问及名誉教授,他的讲学编辑世界各地警察、大学和民间机构。他不但在专业刊物发表了几百篇论文,还与他人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籍,他还是我的母校华东政法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0多所高校名誉教授,他创办的鉴识科学研究中心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接收了1000多位政法、公安、教育、犯罪调查等人员的短期培训工作。最近,他又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中闪亮登场。他有多少学生,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今天我们也将成为他的学生。

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鼎鼎大名、人见人爱的李昌钰博士。他是我们美籍华人的骄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是我们法律人的偶像。现在,就让我们将左手与右手合到一起发出最大的声音,欢迎李昌钰博士上台发表演讲!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93日中午,李昌钰博士演讲结束后,为了赶航班,带着助手匆匆离开了会场,赶赴机场,奔向下一个城市传道授业。作为主持人,我当然需要对他两个半天的演讲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与总结。为此,我用四个节(环节、细节、情节、气节)作了如下的总结与概括。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各位同学、各位学员:

因为要赶航班,李昌钰博士匆匆忙忙地走了,但他把精彩留给了我们。一天的讲座,让我们感觉大呼过瘾。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要对这两个半天的精彩内容进行复盘与梳理,你们会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呢?

两个半天的课程,李昌钰博士用了许多案例给我们讲授了四个问题:首先是鉴识科学的重要性,其次是鉴识科学在法治上的定位,再次是鉴识科学在法庭上的应用,最后是法庭上如何让证据说话。

听完这两个半天的课程,我的体会是,李昌钰教授就讲了四个“节”,“过节”的“节”。因为李昌钰博士的讲座,让我们感觉像过节一样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我从没有见到在法律人演讲的场合,竟然需要排队才能与自己的偶像合影。从昨天到今天,我看到了,我也做到了。刚才,我拿着我主编的《民主与法制》周刊与李昌钰博士合影,他还跟我说这不是广告吗?要不要收广告费?(笑声)

好了,别的暂且不说,先说说我体会的四个“节”吧。

一是环节。所谓“环节”,就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程序与过程。在这次抱住大课的“证据科学”课程中,李昌钰博士主讲的“证据科学在美国法庭之运用”课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李昌钰博士常说,法庭程序就像交响乐团,法官是乐队指挥,律师、检察官则是音乐家,至于鉴识科学家就像乐器一样,有的是小提琴、有的是大提琴、有些是钢琴,这些乐器要发出什么样的音色,就要看音乐家们如何演奏。也就是说,作为法庭程序的一个环节,鉴识科学家们不会也不应该有任何预设立场,完全是依赖律师询问及科学证据来回答。李昌钰博士还说,只要案子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就要有证据。所以,在追求程序正义的进程中,由刑事鉴识科学构成的证据科学,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最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案件的侦破,每一个真相的揭秘,现场保护与现场勘验,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昨天到今天,李昌钰博士给我们讲述的案例告诉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环节。同样,每一位律师就是程序正义的重要环节。

二是细节。李昌钰博士说,身为鉴识人员,心思一定要细腻,从案发现场仔细地观察周遭事物,找出蛛丝马迹,包括那些“多出来”以及“不见”的东西。从李昌钰博士这次授课所介绍的案例来看,许多细节常常被忽略了,但是都被他看出来了。比如说,他从8英寸的血手印想到了凶手可能加入过篮球队;比如说塑胶袋上的指纹、辛普森案件的两滴血;还比如修女被杀案中的LOGO竟然显出了一把刀……无论是检察官还是律师,都一定要有细腻而独到的观察力。李昌钰博士说,侦查刑事案件就像是在打造一张桌子,需要四支桌脚才能站得稳。这四根支柱就是:现场、物证、人证以及运气。而所谓的运气,其实就来源于容易被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不仅适合李昌钰博士这样的刑事鉴识专家,同样也适合我们每一位律师尤其是刑辩律师。

三是情节。李昌钰博士是一位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专家,他的授课与演讲,轻松、幽默、风趣、自然,其中夹杂的那些案例,其实就是一个个生动鲜活惊奇的故事。昨天,他一上来就给我们介绍了美国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评选出影响人类历史的25个事件,其中有14件与李昌钰博士参与的鉴识工作有关。如“911案”、辛普森案、克林顿丑闻、东欧“万人坑”事件等许多案件,这些案件的侦破自然少不了李昌钰博士的贡献。李昌钰博士给我们讲案例,不是从专业角度来展开的,而是从情节的视角来讲解的。除了有图有真相,更重要的是有情节。所谓情节,就是我们媒体人常说的五个W,也就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李昌钰博士所介绍的每一个案例,都可以当成故事来讲。作为律师,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办案子的高手,还要努力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因为每一位律师,都有一个案例的宝库。如何将我们的案例变成有情节有活力的故事,同样也是一种需要不断提高的本领。

四是气节。应当说,像李昌钰博士这样要么一锤定音要么扭转乾坤的刑事鉴识科学家,面临的各种各样诱惑肯定很多。但是,对李昌钰博士来说,永远是案子不分大小,人不分贫富贵贱。他说,我们从事鉴识科学,不能只为有钱人办案,面对没钱没势的弱者,一样要尽最大的努力,锲而不舍地追查出真相。李昌钰博士从事鉴识科学近半个世纪,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考验,但他始终以“至诚信义”这四个字激励自己。他要求自己做事情要言而有信,待人要以诚相待。他在这两个半天的演讲中,给我们介绍了不少他拒绝的案子,但因为有人找他母亲出面,后来又重新接受了。其实,他在其中的潜台词是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他为自己的母亲为骄傲,所以他在以一种更加虔诚的方式孝敬自己的母亲;另一方面他在给我们传授一种法律人应有的气节,那就是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去做违背良心的事情,不要做钱的奴隶而为权势、名气整天绞尽脑汁、明争暗斗。要凡事知足,多想想自己可以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人生会过得更有意义。

各位学员、各位律师:尽管李昌钰博士已经离开了会场,但我们还是要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一下对这位男神与偶像的衷心谢意。谢谢他带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收获,谢谢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刑事鉴识科学!

  李昌钰博士究竟是人还是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