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90后青年律师最想分享的是什么?

(2017-05-23 23:44:55)
标签:

青年律师

网络律师

8090后律师

桂客留言

百年律师

分类: 所思所想

如果没有分享,青年律师将会怎样?

——序《青年律师进阶指南》

8090后青年律师最想分享的是什么?

 

 

                    《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 刘桂明

 

现在,有关青年律师成长与培养的图书已经不少,但像眼前这样一部由众多律师分享青年律师进步与提升的新书确实很少见;当下,描述青年律师如何成长与进步的读物时常读到,但如眼前这样一种以互联网方式来分享青年律师从成长到长成之经验的读物,则确实很罕见。

因为我们正面临一个互联网改变你我的时代,同时又使我们以互联网来实现分享的时代。

因为互联网,我们拥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表达方式。年长者是如此,年轻人更是如此;社会人是如此,法律人也是如此;执业律师是如此,关注律师的人也是如此。

2006年的博客到2010年的微博,从2013年的微信再到2015年的微信公号,虽然我似乎是一个总是慢半拍的人,但也总算是使自己从一位旁观者变成了一名参与者,最终又成了一位分享者。

2015111日,我的“桂客留言”公众号诞生了。那天,是我第一次挑战全程马拉松成功的日子,也是我认为所有中国律师需要通过111日来了解百年中国律师与分享互联网时代中国律师发展成果的日子。如果说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诞生的日子,1996515日是一个值得分享的美好记忆,那么,作为旧中国出现的第一部《律师法》的标志,1941111日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历史符号。

在我看来,研究历史是一种学术分享,着眼当下是一种表达分享,而展望未来则是一种思想分享。于是,互联网就成了这个崭新时代的标记,而分享就成了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佐证。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精神是分享,分享是互联网发展方向的正常表达。像我这样开博客、上微博、发微信、创公号,是一种情不自禁的参与分享。许多青年律师以创设微信群的方式进行表达,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方式分享。在众多的分享者中,有一位85后的青年律师,让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催生了本书形成并出版的襄阳律师王露,一位看起来很普通其实并不普通的律师。

2015年1月,我创办了“桂客留言”。其初衷是为法律人提供一个“表达法律人看法、诠释法律人说法、展现法律人写法”的平台。同样在2015年,他创建8090青年律师微信群。其目的是倡议全国青年律师“在互助中前行,在前行中互助”(群口号),“分享、共建、互助、共进”(群理念)。

正如目前还很年轻但又比80后与90后律师稍长的易胜华律师在本书中所说:“我从来不眼红名气比我大、职位比我高、挣钱比我多的律师,因为我知道要达到那样的高度也不是很难。我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反而是在座的年轻律师们,因为我拥有的东西年轻人迟早可以得到,甚至可以得到更多,而你们拥有的东西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不管我怎么努力,我都不可能再拥有这些东西。你们的年轻,是令人羡慕,却又无能为力的珍宝。”确实如此,所有的青年律师不仅是律师行业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律师事业的使命责任与未来前景。

2015年5月,在首届朝阳青年律师发展论坛上,我以《青年律师的使命和前景》为题,对青年律师的成长进行了分析与描摹。可以说,青年律师成长是我国律师界永恒的话题。我在担任《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时曾对中国律师业的现状作了如下总结:“律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其中,“美”是表面现象,“阔”乃纯属误会,“烦”系社会舆论,“难”在执业环境。尤其是刚刚入行的青年律师,普遍存在案源匮乏、执业技能欠缺等现象,如何生存、生活乃至发展,确实是所有青年律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问题现实存在,困难如何解决?办法如何寻找?

还是在2015年,在尚权网络征文大赛的颁奖会场,来自襄阳的小伙子王露以《略说青年刑辩律师的培训与养成》获得了令人羡慕的大奖。今天之所以能有这部新书的出版,完全是因为这位青年人的努力与用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正源于他获奖的这篇文章所提到的想法、看法乃至后续的做法,才有了本书的面世。

作为一名青年律师,在我国中部地区一个小城市执业。与许多同类地区同样环境的青年律师一样,他也曾经迷茫,他也自然困惑,他也必然面临青年律师成长的普遍性问题。于是,他为此不断总结和反思:既然是普遍性的问题,为何不让大家来一起面对与思考?

面对现实困境与实务困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有了想法,于是创建了“8090青年律师微信群”。在群里,青年律师说成长困惑,谈执业环境,论行业管理;在群里,青年律师就办案实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群里,“自下而上”地让青年律师担任分享嘉宾讲课“献丑”,邀请资深前辈互动点评,以此提升青年律师的自学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和办案能力,缩小因地区差异带来的执业技能的差距,加强各地青年律师之间的办案协作。为此,“编辑小组”的志愿者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微信群的语音分享,逐条转化为文字,经过不断修改、提炼和打磨,选其要者而收集,择其精者而采纳,于是,经过一段段文字的编辑加工,一篇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最终就打造成了眼前这样一部很不一般的新书。

从本书的结构来看,共有条理清晰的三章框架:一是成长感悟;二是实务技能;三是思维前沿。所谓成长感悟,是吐槽是经验也是困惑,是认知是反省也是进步;所谓实务技能,是指各位同行从教训与失误中总结出来的办案技术和办事能力,从而真正有效提升专业水平;所谓思维前沿,则展现了这一代法律人对律师、律所、行业、立法等方面的独特看法。当法律不断修改完善时,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上,在知识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过程中,在律所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形势下,律师、律所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注重什么?他们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说法乃至做法。

在本书中,先后出场参与分享的律师同行,既有常铮、陈绍娟、胡瑞江、李兵、郑文鑫等新锐80后青年律师,也有曹珊、贾明军、黄山等资深律师,又有有世界五百强公司的法务,还有法学背景的记者,更有法律新媒体总监等等。

从专业角度讲,在律师同仁看来,这本书或许不是一本专著,但却是一部真正让人看到互联网带来分享快乐的独特新作。本书的出版,我不仅看到了青年律师分享的风景与美景,更看到了青年律师所表现的专注和执着。如果没有分享,青年律师将会怎样?通过本书,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分享,青年律师就没有今天的亮相,就没有明天的希望,就没有未来的风光。

作为过去的律师打工者,也作为现在的律师观察者,我希望广大8090后青年律师在律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继续通过分享,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方法。我更期待各位青年律师能够通过分享,实现从职业到行业的管理分享、从行业到事业的制度分享。

最后,我愿意与各位青年律师分享一下我多年来对我国律师业的温馨提示:不要让我们的技巧胜过品德,不要让我们的利益超过正义,不要让我们的追求越过责任和使命。

是以为序。

 

               2017328日于北京皂君庙

 

(注:《青年律师进阶指南》一书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青年律师进阶指南》推荐语


 


 


    分享是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精神所在。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8090后青年律师,借助微信群这样的互联网工具进行分享,并且坚持下来。我相信这些分享让他们受益颇深,一如分享带给我的成长。借由结集出版,这些内容得以以另一种方式分享给更多人,我也期待更多青年律师和我们一起,参与到这个时代的分享大潮中来。——蒋勇


 


正确不等于妥当,高端不等于适合,传统培训所传递的知识和技能固然有用,但未必有效。8090群通过青年律师之间互动、分享式的学习结晶而成的《青年律师进阶指南》,让你找到可以感同身受的执业共鸣,和立即学以致用的同辈经验。——陈少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最专业的律师才可能成为最好的律师。8090后青年律师赶上了一个凭技术实力说话的好时代,通过本书我看到他们互助共进、默默坚持、力争更加专业化。任何人、事都有其既定的轨迹,努力,然后顺其自然,祝福你们,法治需要你们。——张青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