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桂明
刘桂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338
  • 关注人气:19,6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地互涉法律事务:中国律师业务开拓的新大陆

(2012-05-11 21:46:42)
标签:

董刚

中国

互涉

法律服务

新大陆

杂谈

分类: 所喜所忧

军地互涉法律事务:中国律师业务开拓的新大陆

——为董刚律师《竖起这面旗》一书而序

刘桂明

  董刚律师的新作让我既惊奇又惊喜。
  惊奇的是本书的可读性。
  毫无疑问,从直观上看来,这是一部完全可以或者特别值得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的书。因为,它完全符合我们平常所见所读的小说的几乎所有特征。
  于是,它既有小说一样的起承转合,也有小说一般的跌宕起伏;它有小说所要求的情景描述,也有小说所追求的情节描摹;它既有小说所具有的遣词造句,也有小说所具备的谋篇布局。
  于是,读到精彩处,你可能会大声叫好、拍案叫绝;读到紧要处,你可能会目不转睛,心跳加快;读到动情处,你可能会抚卷感叹、感同身受……
  于是,在这部看起来像小说其实也可以当小说阅读的作品中,我们既能读到随处可见的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对话描写,也能读到俯拾即是的过目不忘、意味深长的修辞手法,更能读到逢案必备的言简意赅、鞭辟入里的语言表述……
  但是,平心而论,从内容上分析,这又不是一部小说。因为传统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人物和情节都必须以虚构来体现。即使其中有关人物和情节实有其事,也需要以小说的笔法来对人物和情节进行技术处理,尤其需要以虚构的方法来对人物和情节进行铺陈展现。但是,在本书中,所有的文字都是来自于董刚自己执业的实践,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于作者自己亲手办理的案例,所有的判断都是来自于董刚律师作为一个法律人对法律实践和案例事实的总结与思考。
  惊奇之后是一片惊喜.因为他写出了一部不一般的法律人创新之作。
  其不一般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惊喜之一:本书的写法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看到,在每个案例的文字描述中,在洗练的文字、紧凑的结构、严密的逻辑、专业的表述之余,既有案例发生的前因后果,也有故事进展的来龙去脉,更有法律精神的字斟句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篇幅多大,不论文字多长,在每个案例的最后,均安排了一个“小后记”。这个“小后记”实际上既是对每个案例的提炼和总结,同时也是对案例所涉及的法律业务进行介绍和讲解。当然,其中自然也表达了同样作为法律人的喜悦和遗憾、欣慰与困惑。对业外读者来讲,其写法通俗而易懂,亲切而熟悉,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拾人牙慧。所以,读起来很有味,也很有料,更很有趣。而对律师同行来说,其写法则是一种颇具生命力的探索与交流。因为本书的写法不仅完美地显示了一个法律人的专业沟通力,而且还有效地展示了一个法律人的文学传播力。
  惊喜之二:本书的提法让人眼前一亮。众所周知,当下许多律师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并且卓有成效。同样,董刚律师在本书中也为律师同行们开辟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因为本书既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概念,更给律师同行们推荐了一种创新的业务,那就是“军地互涉案件”。所谓“军地互涉案件”,主要是指涉及军队和地方两者的有关法律事务或法律诉讼。对于这些案件,不管是军队律师还是地方律师均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足或缺憾。为此,就需要一种专门办理类似案件的律师。基于自己既了解部队、与部队有深厚感情又极具地方人脉联络的优势,这些律师深知军队律师和地方律师的不同乃至不足,从而对“军地互涉案件”既有深入的研究,又有独特的实践,更有丰富的经验。显然,董刚律师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位将军的儿子,也作为一位将军律师的儿子,更作为迄今为止可能是军队最高级别律师的儿子,可以说,年纪轻轻的他乃至他的荣德律师团队对“军地互涉案件”已经是驾轻就熟、如数家珍。于是,他的努力、他的追求、他的实践终于成就了这样一部全面介绍和特别推荐“军地互涉案件”的心血之作。
  当然,在我看来,与其说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写法与提法,更不如说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说法。所谓新的说法,是因为本书告诉我们:律师写书同样可以写得很好看,写得很耐看。
  由此看来,本书不仅是一本标志着我们中国律师业即将推出一项新业务——军地互涉法律服务的开山之作,也是一本告诉我们在开拓业务中究竟如何体现做人的聪明、如何展现做事的智慧的专业佳作。
  本书作者是一位执业律师,是一位年轻英俊却少年老成的专业律师,也是一位非常明晰个人聪明和专业智慧之间究竟有何异同的执业律师。
  在本书中,董刚律师可以用军人的智慧来化解对手的小聪明;可以用法律的智慧将一个“一样的案子”办出奇妙的“不同的结果”;可以用专业的智慧给军队当事人奉上美妙的“军地互涉案件套餐”;可以用雄辩的智慧将“一场官司打六年”打得惊心动魄;可以用社会的智慧“出来混,总是能要还的”狠狠地教育了某些糊涂的当事人;可以用证据的智慧降服说是“不许爆料”实际上是“不许诉讼”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用军师式的智慧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使军队权益得到了维护,最后还以此获得了军事法院的表扬信;可以用协调的智慧使一个军人涉嫌殴打当事人的案件最后得到调解,不仅解开了当事人之间的“法结”,而且还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最后促成了当事人之间乃至社会的“团结”……
  比如在“我的第一个军地互涉案件”中,为了帮助那位女儿在外地工作、外孙在外地当兵、自己一人住在北京的71岁纪大妈,为了证明纪大妈所受到的损害事实与噪音污染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为了逾越“环境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在司法实践中因为形同虚设所带来的难关,受军人启发,绞尽脑汁之余的本书作者董刚律师竟然突发其想,将“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这种军人智慧移植到自己的办案过程之中。利用案件属地环保局与隔壁环保局在相互关系上的“不太对付”,在隔壁环保局经历了戏剧化的“一张铁脸”、“一张狐疑的脸”、“一张感兴趣的脸”、“一张忿恨的脸”之后,轻而易举地将损害事实与噪音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或然变成了必然,由此迎来了“从凝重渐变成惊异,从惊异渐变成惊喜,从惊喜骤变成了欢腾”的“大家的表情”。至此,诉讼难点基本突破,诉讼方向基本确定,诉讼文书基本成形……最后,案件结局皆大欢喜。
  当然,更加感到欢喜的是律师。律师不仅以军人军属的维权法律服务丰富了军地互涉法律事务的有关内容,而且还因为案件成功之时受到的纪大妈那一拜及其外孙和秦指导员那个标准的军礼,使作者自己感到了无比的震撼……
  震撼之余,本书作者为此感慨万千:谁说律师只有在收钱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喜悦?谁说律师只是一种职业?当你经历过这一切你就会明白,律师最大的喜悦源自于社会责任的实现,其实,“律师”也是可以从职业上升为一种信仰的。
  有鉴于此,对广大律师来说,军地互涉法律服务不仅是一个新的专业业务领域,而且也是一种新的业务开拓思维,更是一种新的社会责任担当。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赶紧打开这本不一般的书吧。如果您是律师,读完本书您就会知道,为什么一项曾被小视、轻视乃至忽视的业务,竟然被董刚律师做得风生水起,热火朝天?如果您不是律师,读过本书您就会明白,只有那些能够用心用力、尽心尽力、全心全力为当事人服务的律师才是当事人最需要的律师,只有那些能够将自己曾经办过的案例明白如话地向社会推介才是社会各界最需要的律师,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开拓业务新领域、拓展服务新思维、运用法律新智慧的律师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律师。
  董刚律师已经率先在这片新大陆上竖起了“这面旗”,还需要更多的同道争先抢滩登陆,才能打造一支法律服务的新军,才能开拓一片法律服务的新领域。
  那么,对中国律师来说,谁是下一个抢滩登陆者?谁是新大陆的开拓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