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家乡历史究竟有多长?

(2009-07-28 14:25:48)
标签:

吴军

子民

尹姓

县名

孙权

分类: 所感所动

刘桂明按语

作为我一直魂牵梦萦的故乡,作为我永远骄傲自豪的家乡,坐落在井冈山脚下的江西省永新县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漫长而悠远的中华文化发展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一面。从我们县名的来历就知道,永新县的历史究竟有多长,永新县名的诞生蕴含着多少中华文明的灿烂星光。

于是,读读这篇我们永新才子吴谷先生(曾任永新县文化馆副馆长)撰写的、即来自永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腓龙同志(博名“诗人海穹”:http://blog.sina.com.cn/s/indexlist_1324285854_4.html)的博文,或许又多了一个感悟我们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视角。

 

 

永新县名的来历

                                          吴 谷

东汉之前,在赣江西南部有块美丽的红土地,这里山高林密,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分东南西北中居住着刘、尹、李、吴、段等5大姓族子民。其中尹姓族人口最多,在这块土地居住最久,是举足轻重、一呼百应的大姓。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前几个月,吴国君主孙权率领大军平定庐陵“山越”(即匪患)后,长驱直入到这里。一条长河贯穿于两地之间。尹氏子民就居住在这里,这里人丁兴旺,风物淳朴。孙权一眼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觉得这里是屯兵休养的好地方,于是下令军队安营扎寨。

吴军纪律严明,从不冒犯当地百姓,深得尹姓大族子民的拥戴。吴军因长年征战,将士们疲惫不堪,一到这个地方,个个如释重负,都想好好地休息一下。谁料,正在这时,天不作美,竟下起了瓢泼大雨。当时在现在的沙市与南城的两地子民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大多数以茅草棚栖身。当前来了这么多军队,根本没处栖身。眼看这场大雨来势凶猛,非下个十天半月不可。当地子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南城尹姓族长立即把本村的男女老少召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安排吴军的栖身之处。商量结果是:派出健壮青年迅速联络全县各地子民,限时赶到现在的沙市与南城西北,全民动员为吴军将士搭棚设帐。这时的吴军正在为何处栖身发愁,可第二天一早,南城和沙市两地一下就聚集了上万子民。吴军还没弄清这些人的来历,上百座茅棚就已在现在的南城、沙市两地搭建而成。

孙权看到这种情况,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召集全军将士站在雨中,向为搭军棚而淋湿全身的永新上万子民深深地鞠了三躬。

吴军全部住进了军棚,这一夜,孙权一夜没合眼。他想:这地方好哇,人善良又能干。

之后的几天里,大雨仍铺天盖地下个不停。南城河的水一直朝下游飞奔而下,一时间,禾河两岸的村庄面临灭顶之灾。孙权得到这个消息,立即把周瑜召到身边,令他带领军队迅速赶到帮两岸子民防洪抢险。周瑜领命,全军将士个个踊跃参战,迅速赶到南城下游禾水河旁。谁料,周瑜的部队未到,河堤上已聚集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一条长达十里的坚固长堤出现在吴军眼前。

周瑜立即报告孙权。孙权骑马过来,看见这种情景,又是一阵感叹:“这里的子民伟大啊!真是万众一心,团结友善,不屈不挠!”

这次洪涝灾害持续了一个月。周瑜受到这里的老百姓感染,将自己的帅帽摘下放在河堤上,下定决心与洪魔决战到底。

这次洪灾对禾河两岸的村庄损坏极大。正当孙权准备帮这里的黎民百姓重建家园的时候,由南城老人牵头,一声号令,上万人来到禾水两岸的被毁村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不到十天工夫,被毁村庄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孙权面前。

孙权耳闻目睹,思绪万千,最后决定在这里建县。在取县名时,他首先想到《礼记·大学篇》里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想到这里的子民为他们造军营和重建家园的情景,琢磨着:这里有这么多齐心协力、勤劳善良的人民,一定是个永远崭新的地方。于是在建县时,孙权下令出榜,命名为“永新县”。

“永新”意为“永远除旧布新”,日日新、月月新、永远新的意思。

从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永新建县当日起,永新这个县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