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滤软件如何保护青少年?

(2009-06-22 10:45:17)
标签:

过滤软件

未成年人

青少年

尚秀云

中国

杂谈

分类: 所喜所忧

 

博主按语:

    不日前,我与著名的“法官妈妈”、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副庭长尚秀云法官一同做客中国青年网,就“过滤软件如何保护青少年”这个热门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见:http://kids.youth.cn/zt/lbft/index.htm

    以下补充的即为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

   

过滤软件如何保护青少年?

中国青年网6月12日讯 (记者 刘威)网络低俗信息与青少年犯罪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如果防止网络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安装过滤软件是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针对一系列社会性难题,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副庭长尚秀云、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桂明做客中国青年网,与广大网友畅谈“过滤软件如何保护青少年”。

  网络低俗信息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之一

  [主持人]网络是造成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根源,请问青少年网络犯罪有什么特点,网络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集中在什么方面?

  [刘桂明]我们现在看网络与青少年犯罪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就是诱因和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诱因到底在哪里?就是他接触的信息跟他带来的心理状态而导致的行为,就是暴力、色情。暴力是一种征服,色情是一种满足。作为青少年还没有一种非常清晰的辨别力,他不知道他的征服和满足是否是正确,我们成年人肯定知道这个不对,不应该这么做,或者知道不对怎么去防止。这对成年人可以做到,但未成年人就做不到。

  据不完全统计,70%的未成年人犯罪都跟网络有关系,或者跟网络游戏有关系。怎样引导他们走上正途呢?我们社会要向他们提供判断力和辨别力,我们可以防止他们接受不良信息,其中包括暴力和色情。我们如何防止他们去接受暴力和色情信息,如果你没有一种有效的软件去拦截和屏蔽的话,他们就会收到这种信息。现在,有很多有关的软件都在努力进行拦截。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拦截和屏蔽可能不是很重要,他们知道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但是对于青少年就不一样了。所以,这种软件德开发可以有效地避免青少年犯罪,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拦截和屏蔽,使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一定的期限内,有效地遏制或者防止有害信息。

  防止青少年网络犯罪应疏堵结合

  [主持人]安装过滤软件以保护青少年免遭网络低俗信息的危害,这种形式能否有效的起到保护青少年的作用呢?

  [尚秀云]2007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新技术。我想作为国家开发这种阻止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还是非常必要的。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低俗信息的侵害,另一方面就是疏导。疏导就是向青少年推广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意识和理念。我曾经编过这样的顺口溜--“网络世界很精彩,天使魔鬼共存在,天使让你长见识,魔鬼让你受伤害,火眼金睛早练就,真假善恶要分开。”

  同时,网络的经营者要承担科学办网、绿色办网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过滤软件要平衡好责权利关系

  [尚秀云]按照国家的规定,如果安装过滤软件能够阻止危害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像新加坡有开发的防火墙,就是网络用户通过政府控制中心对中转传输进行管理,达到预防淫秽暴力的不良信息。我觉得如果这种软件的性能确实能够达到阻隔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还是很好的。

  [刘桂明]国家开发这种软件的目的是很好的,无论是现实的必要性,还是法律的必要性都是完全存在的。我们原来讨论的问题是怎么看,其实也要看怎么做,就是他的可操作性怎么样。在这个软件推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处理好后,软件的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大。

  首先就是我们把握和平衡好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出发点,我们开发的这种软件是在国家鼓励支持推广的背景下开发的,但是也要注意个人的私权。

  其次,要把握和平衡好成年人权利和未成年人权利之间的关系。成年人的权利完全靠自己,就像道德一样。我们要求的道德是两种,一是要求的道德,一是追求的道德。成年人都知道,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就要靠外界引导。如果有一种外在的软件引导的话,这样对未成年人可能更有效。所以,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管理,就在于把握好、平衡好这个关系。

  第三是要把握和平衡好每个人的消费权和知情权之间的关系。对每一个公民来讲,都有知情权,这个不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我们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具有知情权,我们现在想的是如何更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


  编辑:张美英 来源:中国青年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