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为新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先生的中专学历,网上一片热评,坊间一片叫好。
在我看来,热评也好,叫好也罢,与其说是一种赞誉,不如说是一种反思。
为何热评?为啥叫好?显然是有背景、有来由的。
在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员不经意间拥有这个博士学位、那方博士顶戴的时候,在越来越多的知名人士忽然间获得这个博士头衔、那方博士头盔的当下,在越来越多的不知出自何方的神仙大师一刹那间搞取这个博士名号、那方博士称号的眼前,许多人、许多人有识之士开始越来越怀疑博士乃至硕士学位的价值和含量。更加让人怀疑的是,他们获取博士学位的过程。因为我们听到了许多由秘书代读的博士经历,我们也听到过许多由手下捉刀的博士论文,我们还听到了许多直接以钱换学、以钱换位的博士故事。
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见到的简历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博士官员、博士大款……
所以,当媒体报道张平先生的成长经历,当网络关注张平先生的中专学历,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和褒奖。
由此,我们看出,对张平先生的赞誉与褒奖,实际上就是对那些比中专学历高得多的博士官员和博士大款的怀疑、质疑、悬疑。
当然,我们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平常人,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理由认为,其中有许多博士官员、博士大款的真才实学是不容怀疑、不必质疑、不可悬疑的。
笔者既无博士学位,也无硕士学位,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研究生学历。但这并不妨碍我对那些具有真实学的博士官员和博士大款的钦佩,也不妨碍我对张平先生这样同样具有真才实学的中专官员、大专官员乃至大本官员的敬佩。
尽管笔者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但蒙清华大学法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等几所高校抬爱,竟然多次邀我前往担当法律硕士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在我担任主席的答辩中,我向来主张要鞭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也就是过程要严、结果要松,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很认真、钻研很刻苦、写作很努力、答辩很实在的青年学生,更要在批评中多鼓励,在建议中多表扬,在困难中多提携,在迷茫中多指点。
但是,在去年的一次答辩中,我不得不运用主席的权力,“枪毙”了一位学生。因为这位学生很懒,懒到连论文后面的答谢辞都敢抄袭。深感失望的我不得不让这位学生去接受“半年后再争取答辩”这个人生的重要教训。
我们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的话说得很实在、很实用。但今天的人们似乎还不完全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为此而迷惑。
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求得一纸学位,以换取一顶官位?还是学得一种本事,以取得一身本领?我为此而困惑。
看来,热评张平先生的中专学历,叫好张平先生的求真务实,应当不仅仅是一条新闻、一个现象,更应当是一种思考、一个导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