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模拟法庭:“全国十佳公诉人”PK“全国十佳律师”

(2007-12-21 18:49:42)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所思所想

模拟法庭:“全国十佳公诉人”PK“全国十佳律师”

    2007年12月15日,河南周口市。
    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审判在这里进行。
    对阵双方为“全国十佳公诉人”和“全国十佳律师”。他们分别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黄晓文和该院公诉一处处长金轶、云南震序律师事务所主任马军和浙江素豪律师事务所主任罗杰。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的审判员冯黔刚担任模拟法庭审判长。
    模拟法庭以一起真实的刑事案件为蓝本。设计了侦查员、鉴定人、证人、被告人分别接受公诉人、辩护人和法官的当庭交叉询问或讯问程序。
    控方指控的案情为:
    2007年5月14日23:30时许,被告人王远方与其女友赵莉莉离开东江市金色时光歌厅,回到位于东江市为民小区16号楼3单元3号201室的赵莉莉家中。5月15日凌晨1时许至2时许,被告人王远方在赵家中使用不锈钢单刃刀刺中被害人赵莉莉左颈部锁骨上方,致赵大量失血性休克死亡。同日9时许,被告人王远方离开被害人赵莉莉家。10:40时许,赵莉莉父亲赵坚强发现赵莉莉被害于家中,即向公安机关报案。2007年5月15日被告人王远方被抓获。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下:被告人王远方的供述和辩解,证人赵坚强、马小红、岳文华的证言、刑事技术鉴定书、物证鉴定书等。
    法庭在审判长的主导下,围绕被告人是否有作案动机、被告人有无杀人行为、被告人能否排除在场时间、被告人是否有具体的作案时间等焦点,进行了法庭调查。尔后,又在鉴定结论的死亡时间、死亡结果与被告人有无因果关系、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被告人是否有作案动机、被告人故意杀人的证据是否充分等焦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法庭辩论。

 

模拟法庭:“全国十佳公诉人”PK“全国十佳律师”

    因为对阵双方旗鼓相当的实力,也因为控辩双方互相谦让的风度,更因为模拟双方知己知彼的默契,使一场本来极具火药味的对抗竟然变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而不失精彩。
    原因就在于,双方的对抗不是为模拟而对抗,而是为接下来的“刑事庭审方式研讨会”提供参照。
    据此次研讨会的四家主办单位(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国家检察官学院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另外还有两家承办单位即河南周口市人民检察院、淮阳县人民检察院)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一个重要的亮点是庭审方式的改革。但十年来立法上庭审方式的改革在司法活动中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当前各界对刑诉法的再修改期盼很高,请法院、检察院、律师各界在这一期平台上研讨审判方式改革、意义深远。”
  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和设计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顾永忠教授显然有更深的考虑。他说,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庭审方式设计的控审分离、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格局,在实践中,由于证人出庭制度、证据开示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此次模拟审判,就是希望为今后刑诉法的修改提供一些实证资料和理论支撑。
  最后,他用“非常职业化”的言辞高度评价了担任模拟控辩双方的检察官和律师及证人、鉴定人的表现。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看起来这是一场“全国十佳公诉人”PK“全国十佳律师”的表演赛,实际上又是一场将新旧庭审方式的利弊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公开亮相。
  于是,在模拟审判之后,全体与会人员结合模拟审判,并围绕下列专题进行了研讨:
  (1)庭前证据开示或阅卷制度的构建与庭前预备会的设置
  (2)公诉人、辩护人向被告人讯(发)问的目的、技能与技巧
  (3)公诉人、辩护人向本方证人(包括狭义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人员等)直接询问的规则、技能与技巧
  (4)公诉人、辩护人向对方证人(包括狭义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人员等)交叉询问的规则、技能与技巧
  (5)公诉人、辩护人当庭举证、质证(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的规则、技能、技巧及与证人出庭作证的关系
  (6)审判人员在法庭上的定位及主持,包括对被告人的补充讯问、对控辩双方证据的调查、核实,对控辩双方不当行为的警示与制止,对法庭秩序的维护、对突发问题的处理等
  (7)刑事审判中,证人必须出庭的案件的类型、条件和范围及其与审判方式改革的关系
  身临其境的我不禁由此联想,如果在现实中的庭审,控辩审均有如此这般的职业化表现,那将是全体法律人的胜利,更是全体公民的福利。
  这一天、这一幕还会远吗?
  要知道,法律的修改容易,但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进步却并不容易。
  好在有许许多多的法律人正在不断地为此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