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海律师共同思考
刘桂明
岁末年头,不意想起了一个事关律师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想与各位律师朋友来共同思考。这个核心问题是:律师事务所是否需要核心?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还用问吗?
经过了2004年的“教育整顿年”,走过了2005年的“规范建设年”,又迎来了新年新岁的2006年。新的一年,自然要面临新的问题、面对新的工作、面向新的思路。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与我国1万多家律师事务所关系紧密的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
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却不容易理解、很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做到的命题。更值得注意的是,命题后面还稳含或延伸着若干个值得研究、值得思考、值得探索的课题。
我的回答是,如果需要保持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如果需要坚持可持续的稳步发展,如果需要让更多的人可持续发展,那么,就需要一个核心。而不管你的律师事务所人多人少,也不论你的律师事务所挣多挣少。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下,律师事务所犹如一样,没有核心,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办法。我们无法想像,海尔没有张瑞敏是什么情景,华为没有任正非是什么状态,蒙牛没有牛根生是什么形势,万科没有王石是什么情况,中海油没有傅成玉是什么势头,海航没有陈峰是什么风景,万象没有鲁冠球是什么态势,中粮油没有宁高宁是什么思路……
同样,在我们律师界,在一些大所、名所中,也不乏振臂一呼、英雄云集的领袖,不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头人。
其实,大到整个地球乃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团队、一个家庭,都需要一个核心。
现在,“做门户的有了丁磊(网易),软件开发有了求伯君(金山),网游被陈天桥把持了(盛大),商业被马云搞定了(阿里巴巴),卖电脑的要找杨元庆(联想),连听口号找评论也要找方兴东(博客网)。”尽管这是一种调侃,但却从发展的视角与实力的影响方面,说明了一个核心与一个企业的密不可分、至关重要的关系和作用。
那么,这个核心是怎样形成的?
显而易见,有的核心是通过艰辛创业、共同打天下而涌现出来的,有的核心是通过稳定守业、制定“游戏规则”而决定的,有的核心是通过不断比较、不断试验乃至不断碰撞而形成的。所以,核心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磨合、需要锻炼。
为此,我们需要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核心?
国家行政学院刘峰教授认为,“核心”就是一种领导能力、影响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一个核心就是“智商”、“情商”和“胆商”的结合;一个核心不仅自己能够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他人创造财富。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能够吃亏而能让大家不吃亏,自己能吃苦而又让大家少吃苦,自己能够出主意而又能科学采纳大家主意、自己能够做事出成绩而又能带领大家做大事出大成绩的核心。
也许有人说,我们律师事务所没有核心,人人旗鼓相当,个个不分伯仲,不也做得不错吗?其实,他们还是有一个核心,只不过这个核心已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乃至一些人。
也许有人问,是不是所有的律师事务所都必须有核心?我以为,这正是一个多余的问题。没有核心就没有发展,将永远被实践不断证明,这是一个真理。
也许还有人想,合伙人是不是核心?这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可能是核心,有的可能不是核心。可以一概而论的是,如果核心形成了合心、合力,那就是真正的核心,就成了核心竞争力。
为了提升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提升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实力,我们可能走遍了千山万水,也可能道尽了千言万语,还可能想尽了千方百计,更可能吃尽了千辛万苦。为此,我们不能不思考并问一问自己:我们的核心在哪里?我们为什么需要核心?谁是我们的核心?
作为律师们的朋友(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打工者),我已经作出了一个粗浅的回答,算是抛砖引玉。希望所有的上海律师乃至全国律师共同来思考与研究这个问题。
也许,这不是一个多余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