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雷元星金星文化 |
伏羲的元素周期律
我们知道,元素之所以具有周期性,是由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决定的,核外电子每增加一层,该元素必然增加一个周期。由于每层电子数有固定的数目,它们分别是2、8、18、32,填满其数目以后,多余的电子就会跃迁到更高一层,这种原理叫泡利不相容原理或能量最小原理。
伏羲的周期表内也有六个周期,其排列方法比现在更为简洁。在“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见前)中,你可以在底端点六个小点,这小点只作为加进去的记号。最右边相隔两卦开始点,向左再挪八个卦又点一点,再挪八个卦又点一点,再挪十六卦又点一点,再挪十六卦还点一点,更往外挪十六卦,就点到坤(钋)外面的氡元素上去了,这六个点构成了以下数学关系:
1.2=二
2.2+8=十
3.2+8+8=十八
4.2+8+8+16=三十四
5.2+8+8+16+16=五十
6.2+8+8+16+16+16=六十六
从这些数学关系中,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原来,六组数字代表了这些元素的电子层数,也就代表了它们的元素周期。二号元素为(氦He),它在第一周期之中。十号元素为兑(氖Ne),低于它的元素都在第二周期之中,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三周期。十八号元素为革(氩Ar),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四周期。三十四号元素为大过(氪Kr),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五周期。五十号元素为咸(氙Xe),高于它的元素跳入第六周期。第六周期也有十六个元素,其中第十四个是钋Po、第十五个是砹,最后一个是氡,高于氡的元素自然应该跳入第七周期。
伏羲取阴、阳而画“八卦”,所取要数为二、八,阴阳为二,“八卦”为八。而波尔原子模型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也是这两数,满二则八,满八又八,再满八倍八(2×8),如此叠加,这不正说明“阴阳八卦”的理论来自于物质世界本身吗?(注:网上王先胜先生曾截取俺这段话进行批判,其实他批我没有用,最好去同波尔等量子理论的创始人理论,或者自创一套原子模型,不让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以2或8的倍数递增,那样就与阴阳(2)八卦(8)彻底划清了界限,俺雷某不就在2和8两数上做不出文章来了吗?)
在所有元素中,外层电子为二、八者为最稳定的元素。氦(kuai)外层电子数为二,是稳定的0族元素,氖(兑)、氩(革)、氪(大过)、氙(咸)、氡的外层电子都是八,故都是最稳定的0族元素,说明二、八两数蕴藏有它的妙理,元素的周期也正是以这两数为变化依据的,故伏羲用“阴阳八卦”来构造他的元素周期表,即“六十四卦方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