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杆距离定量化控制原理的应用

(2011-12-22 16:06:13)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尔夫技术研讨

根据推杆距离定量化控制原理,对同一个人,在一块均匀水平的果岭面上,用均匀的转动力推杆时,推球滚动的距离S与杆头上杆幅度s成正比,即:

                         S=k×s

K为放大系数,并且       K= Ml / M0×J0 / Jl×L / R

其中Ml双肩转动摆杆的力偶矩,M0为果岭地面对球的滚动摩擦力矩,其余量则是对于同一个人始终不会改变的球的转动惯量、手臂及杆对摆动轴的转动惯量、推杆及臂的长度、球的半径。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能均匀转肩推杆的人,在同一个球场同一场球中,放大系数K基本是一个不变的量。这个放大系数实际不需要通过上面的公式计算出来,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现场的测试就可以得出。放大系数有了后,根据球上果岭后离洞口的距离S即可估算推杆上杆幅度s。上杆幅度最好以杆头的长度或宽度为基本长度单位,这样比较方便丈量上杆幅度并且简单直观地控制。

实际应用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测定推杆放大系数K:在一个基本平坦的果岭上,上杆一个杆头长度的推杆幅度,用均匀的转动力推杆,测得所对应的滚球距离S1即为同一人在该球场当日的推杆放大系数K。因为s=1, S1=K×1,所以K= S1。即一个杆头长度的上杆对应一个S1长度的滚球距离。

2、正常果岭情况下上杆幅度的确定:先跨步丈量或估算球到洞口的距离S,用K(=S1) 简单除S,所得数即为所需上杆多少个杆头长度的数量。

3、上下坡路线情况下上杆幅度的确定:先跨步丈量或估算球到洞口的距离S,再考虑球线上下坡坡度情况根据经验增加或减少实际推杆距离Δ,用K 简单除(S±Δ),所得数即为所需上杆多少个杆头长度的数量。

4、逆草顺草情况下上杆幅度的确定:同前,先跨步丈量或估算球到洞口的距离S,再考虑球线上逆草顺草情况根据经验增加或减少实际推杆距离Δ,用K 简单除(S±Δ),所得数即为所需上杆多少个杆头长度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是在均匀用力转肩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在应用该公式控制距离推杆时,必须始终均匀用力去转肩推杆。我们常对推杆有很多说法,要柔和地推球,不要敲球,要送杆,而始终均匀用力去转肩推杆才是反映了全部这些要求的实质。实践证明,只要经过34场用心的尝试,形成自己固有的均匀用力转肩推杆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是均匀用力转肩推杆,56个推杆长度上杆幅度范围内的推杆效果基本符合推杆距离定量化控制原理。

推杆的定量化控制仍会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真推杆的途径,特别对于初学者,可以避免太离谱的距离失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