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科幻需要外来营养

(2008-02-15 11:19:34)
标签:

科幻

科幻世界

文化

文学

爱好

分类: IT互联财经时事每月谈

 

 

 

 

    从今年初开始,《科幻世界》与四川科技出版社合作,以每年四辑的速度,推出一套“世界科幻大师”系列丛书,用五年的时间完成这个对西方科幻文学核心经典的系统出版工作,而他们也将这个大手笔命名为“视野工程”。

 

    科幻出版的断层

 

    去年10月,“神舟”五号遨游天宇,电视科普丰富多彩,科幻网站如雨后春笋,很多科幻或科学话题成为人们的日常话题,大型书店里更是有了科幻小说专柜。由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舶来品,因此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中国科幻还未达到根深叶茂的理想状态,引进版仍然是我国科幻出版的重头戏。(1999年中国科幻出版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峰值,全年出书289种,比1998年增加了71%,有47家出版社有此类书出版。但让我们遗憾的是,这些书中大量的是外国的科幻小说,中国的科幻小说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出版科幻图书近200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过去已经出版过的科幻译著在新的出版社的“再版”(包括重译、编译、缩写)。这并非是2003年的偶然现象,事实上,出版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科幻小说一直是我国科幻出版的潮流。以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海底两万里》为例,截止到2003年,包括编译或缩写本在内,其版本已经突破了40个。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技术背景下的科幻小说中文版却少之又少。甚至很多铁杆科幻迷也不知道奥森·斯科特·卡德,不知道弗诺·文奇,不知道罗伯特·索耶,不知道传统的西方科幻已经分化成了众多更具现代气息的流派。中国读者对西方科幻小说的认知已经出现了巨大地断层。引进版科幻作品因“跟不上时代”或“有价值的没引进、没价值的反而引进”等诸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读者、学者的尖锐批评。

 

   科幻传统的重建

    “视野工程”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个规模空前的科幻出版基础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当下科幻译介出版的不足,推动我们想像世界的进化,缩短与西方科幻的距离。《科幻世界》主编阿来表示,所以译介这些作品,并计划把这样一项现在推进得还比较艰难的工作长期进行下去,其目的,是想了解幻想性的文学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是怎样一种面貌,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引进这样的他山之石,以资借鉴,以资开阔我们的视野,就是一件有特别意义的事情了。因此,这套丛书的出版,可以提醒我们,中国文学幻想传统的重建,除了纵向的接续,还有大量的横向的比较,只有站在与世界对话的意义上,这种重建才是一种真正的重建。

 

    《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介绍说,过去20多年,众多出版社介入科幻译介领域,却鲜有哪位现代科幻作家的作品被系统全面地译介过。以美国科幻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海因莱因为例,他在我国读者中有着极高的声誉,但这种声誉却主要来自于科幻期刊对他的介绍及他的屈指可数的几部“符合国情”的作品。不能直接阅读英文原著的读者,并没有读到过《进入盛夏之门》、《异乡异客》、《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时间足够你爱》等一系列代表海因莱因在科幻文学领域高超造诣的代表作,同样大师级作家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美国)、菲利普·法玛(美国)、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波兰)等人的代表作在2001年以前也一直没有中译本。显然,显现在读者视野中的西方科幻仅仅是一个残缺的局部。

 

    纳入科幻世界“视野工程”的“世界科幻大师”系列丛书,将以100本的规模来勾勒世界科幻文学的整体风貌,满足读者渴望已久的阅读需求,推动外国科幻文学研究及原创科幻的繁荣。《日暮》、《安德的游戏》、《死者代言人》、《星船伞兵》等第一批世界科幻名著已经出版,并受到读者欢迎,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新一辑的“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也很快将与读者见面。

 

   科幻新潮的发展

 

    另外,科幻出版出现“时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调查表明,现在我国科幻读者的主流阅读口味似乎固化在美国科幻所谓“黄金时代”的作家作品上,国外科幻最新作品的译介还有待开发。

 

    属于“视野工程”的另一构成部分的“年度美国最佳科幻小说选”针对的就是“时差”问题。据介绍,从1984年起开始出版的“年度美国最佳科幻小说选”迄今为止出版了20辑,已经成为美国科幻中短篇创作年度收获的权威总结。姚海军说,这套年选包含了美国科幻各个流派的佳作。丛书中既有以时空历险为主题的《复原》,或以人与外星人关系为主题的《与卡纳卡德拉斯同登乔戈里峰》等在国内也非常流行的类型,也有像《当大火笼罩整个世界》这样有着隐约的科幻背景,以致可能让人很难认同这是科幻小说的作品;或者像《龙虾》这样充斥着让人眩晕的概念、技术、情节,貌似一篇后现代小说。用《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的话说:“这些作品在满足读者阅读快感的同时,拓展着科幻的边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