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疑中国为何多武侠小说少科幻小说

(2007-05-22 16:04:27)
分类: 前沿技术
 

 

 

http://cimg2.163.com/catchpic/8/83/83F6BA25C85FEE1AD589890A3B49A0D6.jpg

 

 

 

  昨天,上海科技节的第一天,科学与文学就来了次亲密接触。在由市科协等主办的“科学与艺术”讲坛上,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王蒙和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冼鼎昌分别发表演讲,对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关系谈了各自的看法。“在国外,科幻小说是一个发达的文学创作门类,而国内有名的科幻作品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王蒙提出了这个问题。

 

  “从文学创作的传统来讲,我们的幻想作品多表现人体本身的特异功能,和‘人体科学’沾点边,比如孙悟空会72变,土行孙会入地等。”王蒙说,“西方的幻想作品多强调工具和技术的力量,这在科幻小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对于这种区别,王蒙分析认为,这可能和中西方的思维差别有关,中国人看重修身和技艺,而西方人认为,要获得神奇就得借助外部力量。

 

 

  除了思维方式的不同,当前国内科幻小说的凋敝,还有其他原因吗?对此,科学史专家,上海交大人文学院院长

江晓原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以来,西方科幻作品多表达悲观的思想,而我们的科幻作品总是对未来唱赞歌?”

 

  江教授指出,西方作家在科幻小说中对科学提出了反思———科技有没有被滥用之虞?人类的命运会如何?而国内作家把科幻小说当成了纯粹的科普载体,久而久之,会流于肤浅。“我希望,我们的科幻作家要对科学作真正的思考,这样才能吸引读者。”江晓原说。

 

  ■相关链接

  青少年科技节启动

  第七届青少年科技节昨天启动。据悉,本届科技节以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普基地参观活动、科技传播活动为重点。活动期间,本市将举办“院士与小院士共话创新”论坛,邀请“明日科技之星”、“明日希望之星”等青少年科技积极分子,与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共同研讨交流“新时期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组织开展第五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组织开展第2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