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访古之——天宁寺塔、金中都水关遗址、安徽会馆

(2011-11-07 16:16:55)
标签:

北京

安徽会馆

金中都水关遗址

天宁寺塔

后孙公园胡同

孙承泽

分类: 国内:燕京长安

    十天来,北京这座城市一直被阴霾所笼罩着,阳光终于在这个周末的最后一天冲破了层层迷雾,洒向大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们对于阳光的渴望,就仿佛久旱逢甘霖一般,兴奋,迫切,并享受其中。很久没有出门走过了,于是不想错过这难得的阳光与蓝天,去融入北京这座古都吧,在自然的美好与历史的厚重间忘记一切,做一回简单的自我吧。

http://s11/middle/4a4670f8tb11fefb0e62a&690
    本来天宁寺并没有在今天出行的计划里,在广安门北换乘公交车时,看到了巍峨挺拔的天宁寺塔,想想上回来这里还是四年前透过门缝,正好补上这一课。
http://s16/middle/4a4670f8tb11ff0238e2f&690
    关于天宁寺的具体情况,我在2009年的博文北京天宁寺塔中有所记述,今日在此不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们可前往观之,并请多提宝贵意见。
http://s1/middle/4a4670f8tb11ff089dd60&690
    天宁寺塔是北京市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它大气而不失细腻,庄重而不失温婉,是中国古代辽金塔类建筑中的代表性作品。http://s5/middle/4a4670f8tb11ff1540f94&690
天宁寺塔身南面力士像
http://s5/middle/4a4670f8tb11ff1b5efc4&690
    步出天宁寺,向东南方向行走五分钟,穿地下通道过西二环路,便可来到“北京建城纪念柱”。柱顶榜文上书“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这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于公元1995年,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而在当年“蓟城”的中心,即曾经之宣武所建。 http://s3/middle/4a4670f8tb11ff213bc92&690
    在广安门北坐19路公交车到右安门外下车,南行至玉林南路,沿凉水河西行500米便可到达“金中都水关遗址”。这里1990年发现,1991年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1995年建城“辽金城垣博物馆”并对社会开放。2001年,“金中都水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middle/4a4670f8tb11ff290b540&690
水关出土文物——地钉,大概就是用来固定地面砖石建筑的
http://s5/middle/4a4670f8tb11ff31e9844&690
水关出土文物——各种材质的锭榫,是两块砖石之间的契合固定物
http://s15/middle/4a4670f8tb11ff385277e&690
水关复原模
http://s6/middle/4a4670f8tb11ff3d73c05&690
    金中都水关遗址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一处完整的金中都建筑遗址建造年代约在1151——1153年间。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今凉水河以北50米处。水关遗址全长43.3米金中都水关遗址跨城墙而建,木石结构,水流经水涵洞由北向南穿城而出,流入护城河。 
http://s15/middle/4a4670f8tb11ff443063e&690
    现存的遗址主要有水涵洞地面铺石、两侧的残余石壁、进水口的“摆手”即城墙夯土等。金中都水关遗址是迄今国内所发现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水关遗址,为金中都城和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http://s6/middle/4a4670f8tb11ff4a9f685&690
    这就是凉水河,当年流经水关的水最终就是汇入了这里。经过几百年的治理,如今的凉水河已由曾经的护城河变为了一条城市内河,安缓的静静流淌在京华大地上。

    沿河向东步行至来时的车站坐48路,在虎坊桥路口西站下车,沿南新华街北行,我开始了寻找安徽会馆的旅程。去前征马老兄曾告诉过我这里进不去,我知道他说的没错。但作为市内仅有的几处未曾踏足的国保,我还是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http://s9/middle/4a4670f8tb11ff5372f08&690
    从前孙公园胡同进入,沿前孙公园胡同夹道北行到头,就到了后孙公园胡同,四下打听,安徽会馆就在跟前了,而所有的指路者末了也都会说上一句“那里面进不去”。好吧,就当我是来探个路。终于拐到了安徽会馆门口,这里没有挂牌,没有立碑,也没有任何标志,只在灰白的大铁门外有一副“此地严禁一切烟火”的警示牌。虽然所有的人都说进不去,但来到门口了,忍不住还是想试试,于是敲门,根本没有人理。不甘心,院墙外有一辆不知是谁的小三轮,于是颤颤巍巍的站上去,生怕我庞大的身躯把人家的车子压趴了,可还是看不见院子里面,只能拿出相机代替自己的眼睛了,这时奇迹出现了,相机的屏幕上出现一个人影,没错,肯定是传说中看门的大爷了。赶紧狂奔至铁门处又一顿狂敲,结果人家只用眼睛从门缝里扫了一眼,便抛下一句话,“对不起,这里不开门,谁来都不开。”还未等我开口,人家已扬长而去了。想必这位看门的大爷已是“身经百战”了,应付来扰如此干脆利落,实乃利将也。门不开也罢,毕竟是国保,维修还没有正式结束,人家这样看门才是对的,不过要是这位看门的大爷能在五台山南禅寺看门,那该多好啊!

    以上这张图片是我站在小三轮上越过墙头拍的安徽会馆戏楼。现在来说说这个安徽会馆,它原为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如今的“前孙公园胡同”、“后孙公园胡同”的名称就来源于此。继孙承泽之后,清代曾有许多名人在此居住,如乾隆朝内阁大学士翁方纲、刑部员外郎孙星衍、以藏有甲戌本脂批《红楼梦》而闻名的刘位坦等。同治八年(1869)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其兄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建安徽会馆,同治十年落成。与其他省籍会馆不同,安徽会馆只接待在职的州、县级官员和副参将以上的实权人物。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西邻泉郡会馆燃放鞭炮失火,安徽会馆大部分馆舍均毁于火中,于同年八月重修。重修后的安徽会馆规模较之以前更为宏大。光绪二十四年(1898),这里曾是康有为等维新党人的活动场所。光绪二十六年会馆为八国联军所占,德军司令部曾设于此。

http://s16/middle/4a4670f8tb11ff5856f7f&690
    建筑格局方面,安徽会馆占地面积约9 000平方米,共有219间半馆舍,其规模居在京会馆之首。会馆分为中、东、西三路庭院,每路皆为四进。大门位于中路前端,面阔5间。正房文聚堂内悬挂书有皖籍中试者姓名的匾额。套院中有祭祀朱熹及历代名臣的神楼。戏楼是中路规模最大的建筑,系旧京四大会馆戏楼之一,清康熙年间,洪升创作的《长生殿》曾在这里的大戏楼演出。会馆东路为乡贤祠,有思敬堂、奎光阁等建筑。西路为接待用房。北部原有花园,面积1 300余平方米,有假山、亭阁、池塘和小桥等,现仅存一座碧玲珑馆,李鸿章曾在此接待过朝鲜使臣。会馆建筑除花园已无存外,基本格局保持尚好。19845月会馆戏楼被评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8月对戏楼等主体部分进行了修缮。2006年,“安徽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ttp://s4/middle/4a4670f8tb121f3a4f8d3&690
会馆戏楼旧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行走在后孙公园胡同里,不时的还可以透过残破的门兽和腐朽的梁架遥看到曾经那华丽的建筑,当年京城内最富盛名的会馆,如今被一个又一个大杂院割裂开来,依稀不变的,只有那院落中生生不息的老树,而屋顶上堆积已厚的落叶,则似乎是在向世人透露着岁月的影息。年复一年,树木茁壮,院落斑驳,人间沧桑。花有重开日,而人无再复来。安徽会馆的建造者们不会想象到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会馆是哪番模样,而今之杂院内的居民们也不会重现会馆昔日之辉煌。真是人世沉浮,富贵在天啊。

    从胡同里出来,夜幕已经拉开,一个人走在珠市口大街上,这里曾经是北京最富市侩气息的区域,如今依旧熙熙攘攘。路过牛街,又让我想起了“聚宝源”的涮羊肉,在北京寒冷的夜里,那闪亮的铜锅和腾腾的热气,好想让我有个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