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票 |
清议:海康现金流及分析指引
海康年报披露后,机构研报及各种观点纷纷出炉。的确,不论多空,海康都是一只不容忽视的股票。有分析说,海康、大华2014年现金流均出现大幅下滑。这显然不是事实。起码海康2014年录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37.06亿元,比上年激增98.9%。
不仅如此,该分析文章还断言,从趋势上看,海康的好日子也没剩几天了,要不大比例增发要钱,要不学习大华,开始收缩杠杆。不客气地讲,如果连现金流都不会分析,这样的公司研判就实在太不靠谱了。
那么,如何分析公司现金流呢?
首先要明白的是,现金流量表是分类的,不能笼统地加以讨论,更不能将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其他活动现金流混为一谈。比如以上分析便忽视了筹资现金与经营现金的区别。其次,现金流分析的重点是经营现金流,但不能只看现金流量表,要学会分析它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也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关系。
20年前,我便将这一关系界定为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倍数越接近1,说明公司现金流量状况越好。那么,海康2014年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答案是0.79倍。对于一家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公司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水平,起码不影响分红派息。当然,严谨的财务分析还不能就此打住。
以下便结合海康2014年年报,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经营现金流更多的分析技巧。仅供参考。
我想说的是,公司经营现金流分析不仅要注重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也要注重与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具体说来,后者主要是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相关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其中,来自流动资产的相关项目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来自流动负债的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及预收款项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区分各项目的性质,才能准确分析它们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勾稽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
拿海康来说,我们现在要分析的是,与100%的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相差的现金哪里去了?即37.06亿元-46.65亿元的得数9.59亿元哪里去了?我们不妨先把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的年度增加值相加起来,得数是33.6亿元;再把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以及预收款项的年度增加值相加,得数是21.97亿元;之后,用前一个得数减去后一个得数,便得到了一个很特殊的数值,11.6亿元,它表示海康当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差额是被资产化了,也就是被多增加的应收票据、应付账款和存货占用了。对此,您会做何感想呢?
您或许会说,应收票据激增139.3%,说明海康经营现金流确实有瑕疵。错!应收票据几乎就是现金,这只能说明海康的销售回款工具更加灵活了,适应了去年的钱荒形势。
您也许会讲,应收账款增长48.7%,意味着信用销售大增,杠杆被放大。错!与营收增幅60%相比,48.7%的应收账款增幅只能说明杠杆效应被收缩,或者更准确地讲这主要是海康对经销商考核指标趋于严格的结果,同时也意味着海康产品市场销售足够畅旺。
至于海康存货同比增长60.39%,我看您还是别说了,那只能意味着海康2015年销售开局不错,以至于公司必须增加存货规模加以应对。年报中海康营收增长细节关于产品库存数量增幅明显小于产销量增幅的情况也能对此加以佐证,也就是原材料或零部件及半成品的大幅增长。
我也不说了。您看着办吧。
顺便说一句,我这里说的现金流分析,教科书里是没有嘀。
补充一下,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是否充分。蹩脚的、错误的或别有用心的分析总是企图将资金配置给弱势企业,而理性的或符合逻辑的、客观的、深入且持续的分析,就是要改变这一格局,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无疑是多空博弈的另一个战场,一个以智慧为武器的战场。
我们之前讨论过海大博弈,即海康与大华在业绩与股价上的博弈。这只是个开始。昨晚我们进行了海康现金流的公开分析。这远远不够。接下来的几天了,我们还将围绕海康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多场公开分析。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