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内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很大空间

(2014-11-06 21:11:42)
标签:

投资率

消费率

经济减速

基础设施投资

分类: 宏观经济

清议: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许多人相信,中国的宏观经济需要尽快从高投资率转向高消费率。在很大程度上,由于高投资率所对应的往往是高增长率,而高消费率所对应的往往是低增长率,所以,宏观经济增长减速也就被看作是合理的。

 

不过,我必须说,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

 

国际比较研究显示,美国的国土面积与我国旗鼓相当,也同样存在人口及生产力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人口密度只有我国的不到1/5,但是铁路总长度却是我国的2.5倍。这还不算重要,重要的是后面这两条:一是美国铁路货运周转量是公路货运量的1.47倍,而中国反过来公路货运周转量是铁路货运周转量的8.2倍;二是与国内铁路运力主要用于客运需求的情况截然不同,美国99%的铁路运力是为了满足货运需求。

 

当一个国家的全社会货运量主要由公路运输来承担而不是铁路运输来承担,显而易见的结果是物流成本对GDP的比率过高(中国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而过高的物流成本总是能够说明这个国家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还不够突出,换一个角度说就是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美国以铁路运输为主的货运模式显然是正确的,既降低了物流成本,也强化了产业链,同时节约了土地,减少了企业库存压力。早在近20年前,美国《财富杂志》一篇报道太联铁路的文章便谈到,绝大多数美国企业将火车当库房。这曾经让我深受启发。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以及石油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国家,选择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模式,意味着不断撕裂着能源安全的防线。什么叫能源安全?说白了就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一个国家的能源供给究竟能维持多久。这够严重吧。

 

实际上,不仅是铁路,国内其他基础设施的现状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过早地追求步入高消费率国家的行列呢?还远远不具备这个条件嘛。当然,主张宏观经济进入减速常态的主张也就值得商榷了。

 

顺便说一句,国内研究机构的宏观经济研究水平亟待提升。

 

(纯属学术探讨,切莫对号入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