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额宝推动金融风险治理改革

(2014-03-06 15:24:34)
标签:

财经

分类: 宏观经济

清议:余额宝推动金融风险治理改革

 

目前国内金融风险治理工具主要由各种公开储备构成,大致包括备付金以及存款准备金、资产减值准备、资本充足率等等,此外还包括旨在约束债权资产风险的贷存比、集中授信额度等。这些工具的使用主要取决于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机制。其中,由于需要对债权人资产风险承担完全责任,所以商业银行所采用的风险工具最为广泛。但对于资产风险由受益人自行承担的信托类货币基金来说,除了少量备付金之外,无需建立确保满足客户赎回需要的、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的额外准备,也不存在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

 

通俗地讲,所谓对债权人资产风险承担完全责任,就是无论银行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必须对储户的资产承担保全责任和约定利息支付责任。所谓资产风险由受益人自行承担,就是受托人对受益人的资产不承担保全责任,不存在约定利率,除收取少量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之外,经营成果全部归受益人。

 

对比之下,银行的风险治理具有很强的行政保护或主权保护色彩,而信托类货币基金的风险治理则维系于市场。

 

哪一种机制更好呢?

 

现有银行风险治理是建立在行政化的法定利率基础上的,不仅有保护储户利益的法定存款利率,还有保护贷款人与借款人利益的法定贷款利率。显然,在法定利率情况下,银行的风险治理机制好过货币基金。

 

但是,行政化的法定利率制度很容易将金融风险向上传导,以至于一旦金融危险失控,所形成的损失最终由财政来承担。为避免这一后果的出现,货币当局及货币监管机制不得不制定越来越严苛的行政法规,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手段。其结果是,尽管风险得到了控制,但金融市场越来越僵化,并导致金融效率大大降低。这里的金融效率是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

 

国际经验表明,摆脱这一状态的惟一出路是利率市场化,而且是全面的利率市场化,而不是只有贷款利率市场化,没有存款利率市场化。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行政化法定利率,还是市场化浮动利率,金融业“储户利益第一”的原则是不能改变的。在二者并行的过程中,货币基金的风险治理机制明显好过银行。

 

目前的情况恰好如此。由于银行尚未实施存款利率市场化,所以,受现有法定利率限制,储户无法或难以分享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的银行收益。我相信,即便是实施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真正能够推行的只是大额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化,但对于活期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来说,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浮动还是难以实现。这决定了即便是在全面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后,货币基金的风险治理机制依然好过银行。

 

有人说,只要取消了货币基金提前支取存款而不改变约定利率这一特权,货币基金对央行流动性及贷款成本的冲击就可以消除。这是很大意的说法。其实,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收益是以SHIBOE为基准的,即便是以4%左右的7天拆借利率为基准,余额宝的收益率照样能够保持很大的比较优势,依然可以是活期存款利率的10倍左右,同时足以满足受益人随时支取现金的需要。

 

说到底,收益和风险从来都是对等且捆绑在一起的。在将银行的收益与储户的风险加以行政区隔的同时,储户的收益是被削弱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对银行业开放股票上市之后,银行业绩持续快速增长,但储户的利益依然停留在法定利率之上,尤其是对活期存款而言。

 

(下篇博文预告:如何创建网络银行的商业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