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宏观经济 |
清议:减税不是一贴灵需要持久
我们已经知道,税收的过度增长是导致美国经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还应当知道,减税并不是一贴灵,而需要持续不断。
过去9个月,尽管国内税收总收入增幅同比萎缩了近2/3,但经济减速并没有停止。这其中既有过往税收增长过度以至于减税的效果短期内尚无法体现的原因,也存在减税后的增幅依然超过GDP增幅尤其是企业盈利下降水平的原因,换言之就是减税政策还远远不到位。
1980年将大规模减税作为竞选纲领的里根内阁执政之后,次年便祭出总额相当于GDP规模4%的中期减税预算。不过,美国经济下滑势头并没有被立即遏制,反而在1982年录得3%的负增长(按1987年不变价格计算),直到1983年才出现3%的正增长,1984年则达到6%。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地方政府减税行动通常会落伍于中央政府,这也会降低减税政策的执行效果。类似的情况曾出现在里根内阁执政期间。在1982年美国联邦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至20.2%的同时,州和地方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同比上升了0.3个百分点至10.3%,1983年进一步提升了0.2个百分点。从这一点看,1984年美国经济增长之所以恢复到皆大欢喜的6%,与当年州和地方政府收入占GDP比重零增长有必然联系。
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政府总是强调所谓“预调微调”,并没有提出系统而持久的减税计划,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税收总收入的增幅回落很难被理解为执行减税政策的结果,更多的恐怕是实体经济持续减速最终殃及税收的表现。
如果不能落实到期限不少于5年的减税计划,减税政策最终都恐怕是弱效甚至无效的。制定中期减税计划的必要性不仅是要政府拿出充足的勇气并落实到实际行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减税计划的公布加强与企业及民众的沟通,因为离开企业及民众的配合,再好的政策执行起来也难免会打折扣。
顺便说一句,偌大一个经济体,政策上只靠“预调微调”说白了就是政府缺乏预见性、科学性、指导性。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