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铁道部与农行都别做上市梦
(2008-12-01 21:33:56)
标签:
铁道部资产上市股东权益最大化清议股票 |
清议:为什么铁道部与农行都别做上市梦
……六七十人拥挤在一辆安置有上下两层卧铺的大巴上,前后36小时,颠簸摇摆,空气污浊,垃圾遍地,身边再来个供小孩内急时用的塑料桶。这还不算,到了晚上,满车人咬牙放屁打呼噜一样都不少。这滋味实在是够受的!
近日,铁道部有关人士吹风,将整合部分资产改组上市。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这应当是指铁道部管辖的核心资产,即客货运输业务相关资产的上市。在此之前,早有铁路建设资产上市,今年则有南车在内地香港两地上市,而北车的首发上市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后者当然不是国内铁路系统的核心资产,而只是该等核心资产的关联方资产。
那么,在中国,就核心业务而言,铁道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经济部门?其营运目标是否与证券市场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要求相一致?是否存在利益相互冲突的情形,以至于在满足某种特殊目标要求的时候,不得不牺牲股东利益尤其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呢?这当然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几年前,我曾经利用春节长假时间到重庆贫困山区调研,去的时候选择的交通工具是长途飞机,短途大巴。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外出打工农民的疾苦,回程特意选择了彭水直达北京的长途大巴。那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途。
对农民工来说,从彭水到北京,最理想的交通工具,是先乘大巴到重庆,然后在重庆购买直达北京的火车票。单纯计算这两段路程的车票价格,当时大概是大巴120元,火车硬座不到200元,合计不过300多元。可谁都知道,春节期间要想买到重庆至北京的火车票,简直比登天还难。要么是排几天长队,要么是从票贩子手中购买高价票。但即便如此,也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是时间的不确定性,二是费用的不确定性。所以,许多农民工甘愿花费一倍以上的代价从家门口搭乘长途大巴。
想想看,六七十人拥挤在一辆安置有上下两层卧铺的大巴上,前后36小时,颠簸摇摆,空气污浊,垃圾遍地,身边再来个供小孩内急时用的塑料桶。这还不算,到了晚上,满车人咬牙放屁打呼噜一样都不少。这滋味实在是够受的!
国内运输系统2007年承载的长途客运量为222.8亿人。其中,民航客运量2007年为1.86亿人,占全部客运量的0.84%;铁路客运量为13.57亿人,占全部客运量的比重不到6.1%;公路客运量为205.07亿人,占全部客运量的92.05%;余下约1%为水运客运量。
值得注意的是,与1978年相比,虽然2007年的国内客运量累计增长了7.77倍,但铁路客运量的累计增幅仅为66%,而公路客运量的累计增幅在12.7倍之多,与此同时,上述铁路客运量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32.1%直线下降,而上述公路客运量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58.8%不断上涨。之所以会形成这一局面,原因与这29年铁路营业里程仅增长50.8%,而公路里程增长3.03倍有关。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为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国内客运系统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实行所谓公铁分流,以至于29年前的铁路旅客周转量是公路的2.1倍,而如今仅为公路的63%。
那么,什么叫做公铁分流呢?这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说法是:将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口,在选择长途交通工具时,从廉价、安全且相对舒适的铁路客运,驱赶到代价不菲、较不安全且毫无舒适可言的公路客运。
勿庸置疑,除民航之外,选择铁路作为出行工具的绝大多数是中低收入人口,而选择公路出行的绝大多数是收入水平最低下的农民工。这就决定了中国的铁路系统是一个不能以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又肩负着扶贫济困政府责任的经济部门。
在很大程度上,铁道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奋斗目标,是将更多目前选择公路为长途旅行方式的客运量重新吸引到铁路上来。而这一目标显然不能指望主要通过票价上涨的方式来解决。
我有家人在铁路系统工作,深知铁路职工最近十几年来的工资上涨幅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国营部门,更别提与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以此为背景,如果铁路资产上市,在客运票价难以上涨的前提下,伴随固定成本与非人工类变动成本不断上涨,要想实现利润增长,惟一的出路就是继续维持低工资的格局。
如此说来,假如允许铁路核心资产上市,等待铁道部的是,原先客运票价与企业收入之间的矛盾,以及职工工资与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会放大到旅客、职工、股东三者利益之间。这不会使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吗?
接下来,假如铁路系统上市部分的职工拿高工资,非上市部分的职工拿低工资,姑且不考虑铁路一盘棋或一条铁路通到底的特殊性,会不会滋生人事混乱、干部腐败现象呢?
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在运输资产上市后,原先运输系统与主要设备供应商之间的国有企业关联方关系会变得复杂化——要么损南车、北车之有余,补运输系统之不足;要么继续损运输系统之不足,奉南车、北车之有余。哪一种情况更好呢?
那么,如果上市公司背离了股东权益最大化这一目标,结果会怎样呢?
去看看中石油、中石化吧!去年四季度以来,由于政府出于抑制CPI过快上涨的目的而采取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结果使两家公司业绩大幅滑坡,并导致股价大幅下挫……
够了!那种以促进国企改革为目标而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股票上市工作该彻底收场了。否则,中国休想真正获得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一个快速提升的直接融资比例,以及因此而增强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顺便说一下农行。农行不能上市的理由很明确:简单地说一点,因为证券市场追寻的目标是股东权益最大化,顺应这个目标就上涨,违背这个目标就下跌;而农行的目标则是尽可能多、并尽可能持久地补贴农民;所以,二者之间极为深刻的对立,是农行不能上市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