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可拉动27万亿GDP
(2008-11-17 17:34:55)
标签:
中国经济周刊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扩大内需清议财经 |
清议: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可拉动27万亿GDP
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4万亿投资被赋予象征意义预计可成就6万亿GDP”的记者采访报道。文章引用国内多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对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加以曲解,严重低估政府投资对宏观经济的积极意义。
文章说:“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的4万亿投资中,有1万亿左右是中央政府投资,其余3万亿左右是要用政府投资来带动社会投资。”什么叫做1万亿中央政府投资带动3万亿社会投资?这有很大的主观臆断的成份。实际情况是,自国务院制定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之后,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响应,已公开的地方政府投资累计达6万亿计。这令人相信,政府投资就是政府投资,除了中央政府投资之外,还有地方政府投资,而不是什么社会投资。如果说政府投资项目当中动用了银行贷款,由此涉嫌违反银行法,那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开忠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所说的:“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在未来数年总共带来6万亿以上的GDP”,是这篇文章主要论点。但是,论据在哪里?文章干脆只字不提。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接受该作者采访的经济学家模糊了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以及民间投资的界限,才会得出如此与事实严重不符的结论。
在经济学当中,所谓全社会投资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主要针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二是针对企业设备以及与之配套的建筑物的投资,三是针对房地产的投资。严格地讲,前一个是政府投资,后面两个则统统属于民间投资。只是在执行过程中,或者是由于政府财力不足而将部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转交给民间投资,或者是一些由企业经营的项目原本就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的范畴,或者原本就应当包括在基础设施范围内的廉租房、国有林区及矿区公屋等被统计到非政府投资的项目当中去,以及诸如此类的原因,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界限容易受到混淆。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政府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是透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间接实现的。那么,中国以往的政府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我手头常备有中国统计出版社定期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国际统计年鉴》等数据汇总,数据来源皆为国际认同的各国国家统计局。最近4年中国的数据显示,在4年合计44.6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的部分合计为1.78万亿元,后者占前者的比例仅为3.99%。这意味着,属于预算内的政府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为24倍。不过,考虑到预算内资金仅仅是政府投资的一少部分,而大部分来自于预算外甚至预算外之外的资金,因此,这四年政府投资的真实情况要比这1.78万亿元大得多。较真实的情况是,政府投资大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15%,相应的带动作用为6.5倍左右。这与文章所引用的“北京市委常委会11月12日召开会议,部署今后两年共安排政府投资1200亿至15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情况一致。
如此说来,假设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全部实现,且不论其中有多少是中央财政支出,另有多少是地方政府支出,那么,即使保守地按照6倍估计,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也可以达到24万亿元。那么,合计28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又能带动多少GDP呢?按照100元固定资产投资大致产生支出法GDP当中85元资本形成额计算,答案是23.8万亿支出法GDP。当然,这都是保守的估计结果。我较乐观的估计是大致为27万亿支出法GDP(此前两年支出法GDP当中的资本形成总额合计估计是22.3万亿,其中2007年为10.52万亿,2008年预计不低于11.78万亿),而且是两年之内就可以实现。所以,就以往的事实看,所谓4万亿政府投资拉动6万亿GDP的说法毫无依据,当然更不是什么“象征意义”。
其实,4万亿政府投资实在算不上什么,姑且不考虑以往的基础设施投资欠账,仅就文章所引用的“据2007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前,我国将重点构建“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4条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总投资10万亿元以上”来看,未来12年需要政府投资的规模也将是十分惊人的。
不得不留意的另一点是,文章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的话说:“如果国家还能以这样的方式给每位农民再补100元,1亿农民是100亿元,10亿农民就是1000亿。这1000亿元人民币一定能产生巨大的消费拉动效果。”很明显,袁先生的意思是说,不要搞什么政府投资,若要扩大内需,更好的办法是把钱直接给了农民。
我建议大家去回顾一下陈云经济学,看看积累和消费,或者吃饭与建设,或者投资与消费,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虽然一个人的消费可以带动另一个人的就业,但毋庸置疑的是,就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讲,一个只有消费需求而没有投资需求的宏观经济,注定是无增长的经济。不仅如此,世界统计数据表明,哪个经济体的投资率越高,投资增长越快,哪个经济体的增长就越快。中国目前有9.8亿农业人口,不加快经济增长,靠每人每年增加施舍100元,如何能让农民致富!如何能够缩小近15年来总体上不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了《中国经济周刊》的这篇文章,连同近期散落在各类媒体上的其他类似文章及报道,我深感当前在国内经济研究、新闻报道以及政策宣传等舆论领域,多么需要掀起一波打假风暴!
我说话历来直率。不过,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具有严重误导倾向的言论,为什么要吝惜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