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议
清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44
  • 关注人气:33,8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亿存货损失千亿是一派胡言

(2008-11-07 14:22:29)
标签:

存货跌价准备

清议

股票

清议:万亿存货损失千亿是一派胡言

 

当《理财周报》一位记者就国内上市公司存货激增是否会导致出现新的危机的时候,我只对她说了一句话:“没有人会被噎死”。

 

回想起来,这可能是她比我先看到一篇关于上市公司存货上万亿元的报道才做出的采访。这篇报道引用一位杭州的私募基金经理的话说:由于原料价格出现暴跌,上市公司将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保守以存货价值下跌10%的幅度计算,损失将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这真是一派胡言!确切地说是财务分析初学者的胡言乱语。

 

一家公司是否应当对低于当前市场价格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重要的不是看按采购成本计算的原料存货账面价值与当前采购价格之间的差价,而是看采用该等原料生产的产品出售时是否产生亏损,也就是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是否不足以覆盖全部历史成本和期间成本。

 

一般地讲,制造业的原料成本大致占销售收入的30%,人工成本与折旧又占30%,剩下的就是政府税收和企业盈利。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出口企业那里,原料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大多是40%左右。

 

这就是说,一家公司在原料账面历史成本低于当前市场采购价格的时候,对业绩的影响通常是透过降低毛利率出现的。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原因,企业没有必要在原料历史成本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出现差距的时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更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在会计报表当中确认有严格界定条件的存货跌价损失。

 

实际上,还要许多因素可以决定企业是否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比如先进先出还是后进先出等等。

 

当前A股市场不乏空头,但空头必须言之有理才是值得尊重的。凭着对财务分析的一知半解便做出空头研判,只能说是极其幼稚的。

 

真正有财务分析功底的人都知道,存货变化总是有些周期性的特点,并决定了业绩变化当中的周期性,但还不至于由于存货激增而到了“噎死人”的地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