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清议:十月,让我们一起分析三季报
是大泡沫还是大机遇?不看公司业绩如何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预研结果表明,三季报当中必有值得迅速买入的大牛股
有涨必有跌算得上是规律吗?不管怎么说,太多人相信这是一个规律。
我倒不认为如此。按照佛家的布道,那些称得上是规律的东东,必须符合“如作一定之因,必有一定之果”的逻辑,或曰:羯磨。所谓有涨必有跌,或反过来,有跌必有涨,似乎以涨、跌互为因果。然而,稍有股票常识的人都知道,股价为虚,业绩为实。股票一旦发行后便成为虚拟状态下的投资性交易品,无论它的价格如何波动,都不会直接影响到公司业绩的变化。相反,公司业绩的变化会首先改变投资者作为股东的回报,再改变投资者以一定之成本即股价获得该等回报的关系,并因此影响投资者对未来股价的预期。于是,谈到股价变化的规律,只有业绩决定股价在逻辑上是成立的,而所谓有涨必有跌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很容易跌入虚无论的泥潭。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有涨必有跌才能当作一个规律来理解,这就是过度的上涨必然带来下跌。但所谓过度,依然是根据股价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的。正确的说法是:物极必反。如果股价上涨已脱离基本面,或者是股价上涨幅度大大高于业绩上涨幅度,或者在股价继续上涨的同时业绩增长开始出现拐点,以至于形成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不再支持股价继续上涨的格局,股价便开始下跌。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股价泡沫。
理论上讲,如果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环比增长,那么,大盘的继续上涨不在话下;反之,则有可能出现一波调整行情。值得注意的是,鉴于目前的指数产品统统是按照不约束权重的方法编制的,这一理论上的判断很有可能在现实当中出现重大偏差。在我看来,该等偏差可能是在少数权重公司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而多数公司业绩出现钝化的情况下,或在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业绩未必环比增长的情况下,大盘仍继续上涨。后者与资金面的关系较为密切。推而论之,这也意味着市场上的个股价格将出现进一步的分化,而且是多元分化。多元分化的意思是指不仅传统上的绩优股和绩差股之间价格会继续分化,而且绩优股当中的三季度业绩环比增长股与成长性钝化股之间价格也会出现分化。应当说,与大盘风险相比,该等股价多元分化的风险更加现实。为此,投资者不应幻想所有股票都会出现三季报业绩浪。
降落到操作的层面,坦率地说,在三季报结束之前,投资者完全可以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如何以及大盘风险如何的问题抛在脑后,专注于发掘那些业绩保持环比增长形态的个股。鉴于股票投资的成败是按一定时期收益率高低衡量的,因此,要特别专注于那些业绩环比增长形态最出色的个股,换言之,就是要从三季报当中发掘那些值得迅速买入的大牛股。这应当成为投资者在十月几乎全部的工作。
当然,从本益比关系讲,上述值得迅速买入的大牛股同时也应当满足动态估值相对较低的条件。无论是眼下10元的低价股还是100元的高价股,只要三季度业绩环比增幅足够出色,而且保守地讲其动态估值足够大地低于市场同类平均水平,那么,就值得迅速买入。
朋友们不难看出,这是我一贯的择股思路。幸好,以往的经验表明,我的选择通常会有好的收益。但是,没有人能够确保成功,我也不是例外。
未来四周内,我将争取在第一时间将我的三季报分析成果提供给大家分享。虽然频率不好讲,取决于我的使命感和神志状态,但通常应该是在子夜时分。有劳大家晚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