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价失控政府该虚心检讨

(2007-05-30 01:00:14)
 

           清议:物价失控政府该虚心检讨
    当广州出现市场哄抢猪肉,以及深圳肉贩无奈罢市之后,我敢断定,近期猪肉市场供应紧张的局势注定要四下蔓延,且至少要持续一年的时间。首先是销售地到出产地的蔓延,其次是大城市到小城市的蔓延,再次是城市到农村的蔓延。其中的原因不仅是眼下生猪存栏大幅下降,也不完全是由于饲养单位在生猪收购价格大幅上涨之后未能及时补栏,后者其实不是仔猪的供给问题,而是由于母猪存栏自去年以来也大幅下降了。显然,要想恢复生猪存栏,必先恢复母猪存栏。但是,等现在的母仔猪发育成熟,并进入产仔阶段,时间也就拖到明年了。

 

    此外,指望收购更多的农民散养猪来缓解大中型养猪场的生猪供给不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原因是目前农民散养猪大多处在长架子的“克郎猪”阶段,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即使7、8月份可以出栏,但为了谋求更高的出售价格及收益,农民也会拖到秋天,到中秋、国庆两节前再出栏上市。好不容易有个让农民多赚钱的机会,干嘛不好好把握呢?
   
    接下来,绝大多数动物蛋白类食物的价格都将伴随猪肉供给紧张局势的蔓延而继续上涨,随后则是肉制品、餐饮以及酒店服务行业的价格上涨,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商品如白酒、药品、非动物性包装食品等价格也会上涨。糟糕的是,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与国内一些地区近几年推行生物燃料有关,尽管在主动或被动减少生物燃料供给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供给不足的矛盾,但是,这将进一步引发成品油的供给出现短缺,以至于猪肉价格上涨所波及的范围继续扩大,令整个工业价格基础受到冲击。

 

    我丝毫没有夸大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体系影响程度的意思,但是,如果不能意识到该等物价上涨存在失控的可能性,不能说是理智的。当然,对于那种不顾事实,盲目对未来物价走势持乐观态度的言论,我坚决反对。经济学研究与经济实践,哪一样都不能脱离实际,去靠拍脑袋或主观臆断得出结论,否则,其学问必虚伪,其决策必失误。

 

    令我大为困惑的是,作为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人,当我们看到正式解密后披露的年度统计数据时,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2006年猪年底存栏情况出现异常,结束了以往逐年增长的势头,变为掉头向下,较上年减少1.8%。与此同时,羊年底只数和牛年底头数也双双减少。出于边际供给决定价格的原理,这无疑是市场猪肉供给趋于紧张和价格相应上涨最明白无误的信号。遗憾的是,我们收到该等正式披露的年度统计数据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中旬。换言之,当我们能够做出以上判断的时候,今年的猪肉价格已开始狂飙了。

 

    由此而来的问题是,政府主管部门不仅在掌握年度统计数据的时间上比我们早,而且掌握着从不公开披露的季度、月度统计数据。换作像我这样或很初级的研究人员,完全可以依据该等数据及时并准确地发现猪肉存栏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减少的。在这之后,既然知道至少最近10年的猪存栏数都是逐年增长的,清楚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势头已延续了28年,并了解该等增长对城市猪肉市场供给所构成的压力,有关部门为防止猪肉价格所做出的努力就应当立即启动。毋庸置疑,果真如此,事情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从另一方面讲,政府经济工作原本以满足国内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但现在的情形似乎偏离了方向,表现为长期限制固定资产投资,以至于限制了供给增长;长期依赖出口增长,忽视了国内伴随工业化进程而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及其相应的需求增长;长期偏重二、三次产业增长,忽视了作为整个经济基础的一次产业的增长;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忽视了中国的价格体系还不够成熟以至于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根本无法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

 

    此外,在重大经济决策上,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总是能够发现,外国人的意见比国人的意见更容易受到重视,外国人的担心比国人的忧虑更容易受到关注。外国人的建议真的无比正确吗?动动脑子吧!

 

    比如说,以美国“20人论坛”这一对政、经两届颇具影响力的智囊团为背景的高盛公司,最近由它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出面,建议中国应当在未来6个月内至少加息两次,以抑制因猪肉价格上涨而带来的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千万别忘了,猪肉是生活必需品,虽然着眼于供求关系的价格弹性很大,但着眼于货币供给的价格弹性很小。靠加息来抑制猪肉价格,这简直是笑话。况且,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节从来都是微量的,是故有微调之说。总不能人为赋予货币政策有强劲调节经济的功能吧。问题的根源在于粮食减产,以及伴随能源供给短缺刺激的生物燃料技术推广。这显然已远远超出了货币政策所能产生的微调作用的范围。

 

    总之,面对正在发育中的物价失控,负有责任的政府应当虚心检讨。

 


我受邀在“投资百科网”开设“清议提问”专栏,每周一提供一个涉及经济和股票投资的探讨话题,周五与诸位总结交流。本周话题为“货币供应量与供求关系哪一个对物价影响更大?”(点击进入),欢迎前往论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