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教材教科书包装设计 |
分类: 大话设计 |
前一帖,是我和“国宝”同志的短信PK,是真实记录,也是玩乐。
但鉴于教科书编写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所以,还要静下来认真地讨论讨论。
尽管“国宝”同志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但我还是考虑不惜得罪老朋友也要理论。
因为 ——
教科书太重要了!
再贴上原文,大家先细细地阅读,看看问题在哪?
之后再贴上鄙人的浅见,供大家讨论。
… 引论:“现在的包装必须具备两个必须的功能,一是产品本身的保护功能;二是产品信息的传达功能。在产品保护的功能方面,包装的设计必须严格地讲究其构成的科学,一切结构必须完美地保护产品;在产品传达的功能方面,包装必须准确地传达产品信息,一切艺术形式必须有效地促进产品销售。”
《包装设计》内容提要:在同质化产品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同类产品唯一的差异性是包装设计显示出来的信息。……千百万家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出自同一生产装备、同一基地原料……现代市场的竞争,在同类产品方面,实际是包装的竞争。包装的内容涵盖了标志的设计、策略的制定、信息的传达及品牌的塑造,这些正是本教材教授的核心内容和技巧…
我看法:
我之所以不认同“国宝”同志的文字,原因有五:
(未见全章,仅就“国宝”同志提供的章节进行评论)
一、过分强调商品竞争的差异化设计而忽略企业、商品、消费者之间的人性化关爱的社会结构性文化本质,从而缺失了贯穿这个文化本质的技术层面的内容要素。
二、文不对题,“国宝”同志对包装定义的描述,事实上是现代商品品牌差异化的竞争特征,它涵盖着(包括包装在内的)企业应对市场的整体营销策略和行为,而非“包装设计”的定义。
三、逻辑混乱,将品牌策略、营销策略和商标概念简单地混为一潭。
“包装的内容涵盖了标志的设计、策略的制定、信息的传达及品牌的塑造,”
这句话是基本逻辑的混乱问题,将不同的概念笼统的混淆一带而过,作为教科书是十分不严谨的,容易使学生们产生意识上的混乱。
四、
五、作为教材,在修辞、用字上过于随意,欠缺严谨,如“标志”一词,标志和商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商品包装上出现的一定是商标而不能叫标志(除非是其它附带功能的图形出现,如行业规定的品类标志、质检标志,环保标志等)。
即便如此,那么涵盖的内容还有应该有品牌名、商号名这些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否则,至少也应该加一个“等”字吧。
短短不足300字的内容,说其漏洞百出,恐怕一点儿都不为过吧。
作为包装设计师,国宝先生的确是国内优秀的专家,无可非议,但是,优秀设计师未必等于优秀的理论家或教育家,尤其是撰写教科书这样需要极其理性和严谨的工作,也未必是优秀设计师可以胜任的。
有人说,你总是说别人不行,那你来一个看看。其实,我知道,我也不行。但这不影响我对设计的批评和评论,同样,别人也可以批评我,这叫——争鸣。
为了表示我也不行,也是为别人提供一个批评我的靶子,故我出示以下拙文。
也算是抛砖,相信众人手里定有玉,我仰首期待中。
我的试解:
供大家讨论(仅限于词条定义)
包装:
是指产品从工厂生产线出品到消费者使用之间的一系列动态环节中的状态。
这些环节包括:
包装→装箱→运输→储存→上架→销售(再运输)→包装物处理→回收→再生产。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主要分四方面的内容:
1、保护产品
根据产品不同的类别、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及形态等特征,选用适合的材料和工艺手段,以简洁合理的结构,以确保产品的完好无损,并尽可能考虑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2、传达产品信息
包括:品类、名称、属性、功能、规格(数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基本信息。
3、品牌个性的塑造
根据厂商或销售商的市场策略,建立排它性的形象、色彩之特征,以利于消费者的识别和记忆。其中,品牌名、商标和商号为最核心要素。
4、便于包装物的拆启、回收或继续使用
充分考虑商品到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人性化和便利性,并涉及废弃物的处置终端问题。
但愿国宝冤家阅后哈哈一笑,随即转身抽出利剑杀个回马枪,以示其宝刀未老,让俩老家伙杀个天昏地暗,完了擦擦臭汗该吃吃该喝喝我来请客,国宝买单,呵呵!更何况俺还欠着国宝家一条狗,俺真的没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