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班后,匆匆的赶上火车,直奔郑州,参加2009郑开国际马拉松比赛。
4月4日,经过和报名处的工作人员交涉以后,终于成功的获得参赛权,领到参赛T恤和一个存衣包等。
4月5日,凌晨六点,我们起床,吃早餐,赶车,直奔参赛地点。
简单的圣火点燃仪式和橄榄叶交接结束以后,8:45,比赛正式开始。
一万七千多人的队伍(两千八百多人是全程马拉松,三千七百多人是半程马拉松,还有一万一千多人是小马拉松),太壮观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而其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从鸣枪(我根本没有听见)到一万多人跑开实际上也花了好几分钟。就这样,大家欢呼着,雀跃着,向前涌去。
既然是国际马拉松,看到外国人应该是正常的,不过我倒是只看到一个外国的年轻的姑娘,倒也没有看到什么黑人选手,应该是在最前面跑全程了吧!不过,看到很多小女孩,就十岁左右的样子和父母一起跑半程马拉松实在让人觉着敬佩。其实,为了安全考虑,组委会是不允许小孩子跑半程马拉松的,不过,真是上了跑道,也没有人管了。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举着双手欢呼着冲出起点的,刚开始的几百米甚至一千米,根本还是挤在一起的,人群分不开,逐渐的,选手们拉开了距离,也能够跑开了。这就是开始。
两千五百米是小马拉松的折返点,于是看到不少小孩子在这个地方超过我,从折返点折回起点。这个时候正式我们身体经过了短暂的适应之后,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于是我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者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呼吸,调整自己的节奏,找到最好的状态。
我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从两千五百米开始,一直都是在超越前面的选手(很少被后面的选手超越),心里很是兴奋和自豪。当然,刚开始是兴奋,接下来是体力的消耗带来的疲累,然后是呼吸调整,接下来是仍然是累,再进行呼吸的调整,但是随着距离的延伸,呼吸调整延缓劳累的效果越来越差。忽然,我看见我们的存衣车从旁边经过,他们向我们挥手致意,这让我非常感动,于是乎,身体似乎感觉有了很大的力量支撑我继续向前跑去,疲劳似乎暂时消除了。不过,几分钟过后,疲惫再一次袭来的时候,乡亲们的身影又一次温暖了我的心窝,我作为一个外乡的游子,回到家乡参加这种体育盛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感恩?欣喜?温暖?还是接受再教育?)?一股脑的情绪淹没了我的疲惫,再一次注入了活力的我,依然大步向前。就这样,我匀速跑完了前面的一万三千米,一直在超越,很少有人超越我。
后面的路程,似乎没有那么多让我感动的契机,身体也似乎不再能够再像前面那样飞速的前进,于是速度慢慢的减下来了,逐渐的被许多人超越。我粗略估计了一下,至少一千人超越了我,这个让我很是郁闷。在十八千米至二十千米的时候,速度达到了最低,而且体力也基本上不行了。那种慢跑的速度让我很是自卑,可是我又提不起来,看到旁边有人停下来,我都差一点走一会儿,可是想想自己的前面的辉煌,想想自己的父老乡亲,还是坚定的坚持到了最后,最后的一百米还是冲刺了下来。最后的一百米竟然能够冲刺下来,我想还是有潜力的,可是为什么不能在体力不行的时候爆发出来呢?我想这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问题。
到终点以后,吃完九头崖发的水和面包,领了方便烩面,瑞士军刀(纪念品),取回衣物,回宾馆休息。
4月6日,坐火车回连云港。
我想:这是一次修炼,至少也是一次挑战,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毕竟是一次开始,明年一定会更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