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木草评论:广阔的草原 淡淡的忧伤

(2007-09-14 13:58:06)
标签:

文艺批评

阅读

徐红诗歌

文化

情感

分类: 诗人评论/访谈
 
 “葡萄要经过多少路程才能变成酒”——徐红
冰木草评论:广阔的草原 淡淡的忧伤



 
 
 
 
    广阔的草原   淡淡的忧伤         
——白雪《草原》读记
冰木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长篇巨制越来越是奢侈的行为。同样,读诗也如此。因此,读诗,我喜欢读的多是二十行以内的。就如白雪这首《草原》。
    进入白雪博客,是在上班的间隙。开始并没有注意这首诗。引起我注意的是,有50多条评论。我打开来看,读了,也因而被吸引。
    整首诗干净、利索、简洁。所展示的是无比广阔的草原,和在广阔的背景下,隐藏着的淡淡的忧伤。
    全诗借用电影电视的表现手法,先从近物羊开始。然后拍了个特写:啃草。给视角上制造动感。镜头随后向后移,转向背景,茫茫雪山。羊、草、雪山构成了近、中、远一条线上的图景,有层次感。雪山是多么纯净。像电影电视中的画外音,打破了画面上的沉寂,从纯净的原始环境中透出人类的气息来。下面的五行诗句,在手法上,还是前五行的重复。都是将镜头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拍摄。先是人,继而背影,然后推向广阔的草原。人在镜头推移过程中,渐渐变模糊,变成一个点,直到最后什么也看不见,在草原上消失。诗句中透出在大自然面前,人的渺小与孤独。那种孤独是近似于“独钓寒江雪”的孤独。
    诗歌用洗练的笔法,为读者描绘一幅有动、有静、有意境、有余韵的图。其策略优胜之处,就在于表现手法上正确的选择,语言上的精炼。其实,这也是白雪诗歌的特点:精炼、简洁、构思精巧。对于浮躁、迷乱的网络诗歌来说,白雪的诗歌,或许正是一种指向,标明网络诗歌的出路。 
 
                                                              2007年9月6日夜
 附原诗:
 
□草原 
文/徐红

一只羊
在坡上
啃食
青草
背景是雪山
雪山多么纯净
那个人
在草原
孤单身影远去
自始至终
都没有回过头来

2007年8月24 日
 
文章引自:冰木草博克
 
    冰木草,原名,李来奎。八零后诗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右手的光芒》。诗作刊发于《山花》《诗选刊》《散文诗》《中国诗人》《诗潮》《诗歌月刊》等刊,入选多种选本。合编《中国网络现代诗歌精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