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绿丝带汶川情感文化杂谈财经 |
分类: 杂谭杂意 |
万科和王石经历的一场道德绑架
——灾难面前的思考之八
“万科终于捐出一个亿了”,身边,许多人以一种奔走相告的心理说。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却不是滋味,心灵的最深处,生出另一种感叹:万科和王石终于交出了一个亿的赎身款。
地震发生之初,万科是最早捐出慈善款的企业之一,当时的捐款数目是220万。
这个数目,立即遭到了网友的质疑,认为万科的捐款数与其地产龙头的身份不符,同时也认为万科这些年在地产超牛市中,赚足了钱,却只是拿出这么一点救灾,实在太缺乏道德。
所有对万科以及王石的质疑,其实都建立在一种有罪认定之上,即这些年来,万科成为地产暴发户,所赚的钱是有罪的,即使拿出再多的钱来捐赠,也难以救赎他们罪恶的灵魂。何况,在灾难面前,他们表现得如此小气和吝啬。
强大的网络令万科和王石顿时失措。王石在博客中予以解释,认为捐出220万是一个适当的数目,且公开表示,万科建议员工每人捐款不超过10元。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一时间,网络沸腾,民意沸腾。沸腾的原因,仍然建立在万科赚房奴的钱有罪这一认定之上。
于是,万科和王石被道德绑架了,他们若想自救,只有一个办法,拿出巨款赎身。事实上,万科最终也是这么干了。消息一出,集体绑架者齐声欢呼一场巨大的精神胜利。
至此,这场持续数天的道德绑架案似乎尘埃落定。
而笔者却在思考另一个被道德掩盖的事实:万科或者王石,有权捐出那一个亿吗?如果没有,岂不是说明他们用股民的钱投资人的钱,为自己赎身?这件事本身,似乎并不仅仅只是万科的决策者滥用权力,更甚至涉及到上市公司的管理黑洞。
用于慈善,他们就有权滥用吗?在善行面前,权力就可以不受限制?
如果有关这一命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检讨的,就不是万科的首次捐款是否小气问题,而是其他一些上市公司、国企老总们,动辄拿出数千万进行捐赠,是否对国家对股民财产的犯罪?是否存在一个巨大的管理黑洞?
法律所要约束的,是所有滥用职权行为。将公众的财产据为己有是犯罪,并不等于说,拿公众的财产出来做善事,就不是越权,就不是犯罪。
这里面的根本问题,在于一个授信额度问题。
笔者以为,在万科捐款事件上,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恰恰是一个与权力限制和民主决策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显然比一个企业是否拿出一个亿来赈灾,要重大得多。
如果说,万科最初的捐助行为,恰恰是符合其公司章程以及股东授权的,而后来捐出的一个亿,又恰恰是民众对其进行道德绑架的结果,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检讨,这次万众参与的道德绑架,绑架的其实并不是万科和王石,而是我们的企业业已建立的民主制度。那么,这次行为就不是进步,而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