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灰的城市——郑州

(2008-04-28 12:37:33)
标签:

旅游

分类: 散文随笔

 光灰的城市——郑州

 

在郑州,做男人,爽;在郑州,做花木做楼宇,霉。

这是我出差郑州三天的总体印象,而且,随着列车一声笛鸣,离郑州越来越远,这种印象,也越来越强烈。26日傍晚在酒店电脑前写下那些文字后,有一种余言未尽之感,因此,将这篇东西翻出来,作一番修改。

朋友何足道哉在贴子上留言说:“你对郑州印象如此不好?在那儿有朋友吗?”

不错,我对郑州的印象,确实是“如此不好”,15年前如此,15年后同样如此。无关那些高楼大厦的拔起,相反,正因为那种拔节,我愈感到这些茁壮的悲哀。

在郑州做男人  一个字爽

第一次到郑州是15年前的事,那时留下的一个印象,至今没有磨灭,归结一下,用一个字可以形容:脏。

记得那时这里出租车还不是太多,大家都打面的。

有一天傍晚,我乘上了一辆面的,刚走不远,面的停下了。我正想问问司机发生了什么事,却发现司机已经开门下车,然后绕到了车后。我想,或许是车有了什么问题,司机下车查看?调头透过后面的玻璃望去,却发现司机解开裤子,掏出玩意,对准后车轮开始爽起来。那时我便想,这司机就算不怕警察,也该怕周围的居民或者行人吧?做这事虽然爽,可一旦那宝贝让行人看到,不仅不爽,还会有些尴尬了。

却不想,前面的巷口,拐过来几个年轻女孩,一路有说有笑。那一瞬间,我都替司机紧张起来,如果才只爽了一半,便不得不因惊吓而收起宝贝,会不会吓出病来并且落下病根?那以后还能再爽不?我的忧虑实在多余,司机一如既往地爽着,那几个女孩,也视若无睹地继续说笑着,迈着轻盈的步子从司机的背后踱过。

有了这次经验,后来几天,我便格外留心这事儿,结果发现,在郑州做男人真不错,随时随地都可以爽一把,完全没有在其他城市找不到爽点而憋出毛病的忧虑。

15年过去了。今日的郑州,不是往日的郑州了吧?

26日上午,乘出租车去参加书市,就在人民路上,又遇到了15年前的一幕,一位司机大佬就在这条郑州颇有名的大道上爽着。而且,方式也一样,停着车,将宝贝对准车轮,来往的男女鱼一般游过,脸上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不知是认同、是恩准、是羡慕还是漠视。

我想,这位老兄一定是憋坏了。一泡水而已,撒下来,在高温之下,瞬间就蒸发了,因为这点牺牲而令一个男人没有憋坏安身立命的家伙,功莫大焉。

再进一步想,现在可是个性释放的年代,是尊重人权的年代。可在这样一个年代背景下,宝贝们实在是太遭罪了,每天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不知时光之易逝,不知岁月之催人,俨如囚徒般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甚至不如囚徒呢,囚徒也有放风的时段嘛,宝贝们何曾有如此痛快?

郑州宝贝则不然,时不时可以溜出来爽一把,感受一下时代的变迁,春花秋月的孟浪。让龟缩的日子见鬼去吧。爽歪歪的郑州。

出租车前行约50米,见路边有一个醒目的WC招牌。

于是,我想到可以将一句广告词改一改,用来宣传郑州的形象:在郑州做男人,一个字:爽。

 

在郑州做花木   一个字冤

坦率地说,这些年,郑州的绿化搞得不错,不仅老城区那些已经年迈的绿化树颇为壮观,就是新城区,那里花木树木,颇为茂盛。出租车女司机说:“就拿会展中心周边的那些绿化来说吧,承包商仅这一个项目,就赚走了2000万。那天,几个乘客在我的车上议论此事,我才知道。”

用2000万为后代为千秋万代买一片绿色,不能算贵吧。

只不过,仔细看看,花木的颜色似乎有点不对,不是绿色而是灰色。灰白灰白的一层,覆盖在绿色上面,像是一件远古的盔甲。

或许是多天没有下雨了?绿化树上沾些都市的尘埃,并不一定难以理解的事。越是城市中心,灰尘越多,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来到会展中心,感觉上,这已经处于城市边缘了,大片大片的绿化,真的令人惊叹这座城市土地资源的丰富。再看那些花木,茂盛之中,仍然披着一件灰色的盔甲。

接近会展中心那一带,显然是些正在建或者建好不久的高楼,确实规划得不错,非常豪华漂亮,只可惜,这些崭新的房子,同样披着一件灰色的盔甲。

那些新建起的楼宇,挂着大字的招牌以及大幅的广告画。看那些招牌,每个字都有特殊的勾边,颇为和谐自然。想想我的美编设计图案时,每次勾边,颇费心力且不够自然。人家这字边是怎么勾出来的?再仔细看时,发现并非人力所为,而是大字的边沿,沾了厚厚一层灰,因此成了勾边。

大自然呀,真是鬼斧神工。难怪人力不可为。

老城区的人民路一带,不知那些商住楼、写字楼以及商厦之类,是否有专人清扫,所有的房子,看上去都是新的,或者至少也是不久前装修过,有全新的感觉。但在这种感觉之外,却又有多穿了一件灰色衣服的感觉,一种怪怪的感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一种戴斗笠打伞的感觉。

干嘛呢,这可是4月,大好的春天呢,穿那么老土厚重的衣服,不累呀。恣意地绽放一下不好么?可郑州太沉重,空气中弥漫着的灰尘,有灰雾压城之势呢,不多穿点,怕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吧。

这座城市的气味,就是灰土的气味。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出一趟门回到酒店,连睫毛都觉得沉重,很明显,并不仅仅是脸上落了一层灰,睫子也变成了郑州灰尘的新居所。

看来,在郑州做花木不爽,做灰尘一定爽。

郑州的时装  灰色

在南方城市,春天是一个绽放的季节,在大街上走一走,你便可以看到少男少女、中男中女、老男老女们像花一般绽放,开出色彩,也开出个性,同时更开出心情,不仅仅是人的心情,同时也是城市的心情。

可是,在郑州的四月走一走,却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似乎最喜欢的只有一种服装,就是重色服装。很重的色调,很土的式样,土得让你怀疑自己不是走进了一个省会,而是在南部的某个偏僻的乡村。然而,你又会怀疑,乡村哪来这么多人?

与南方人那种在适合的季节绽放的恣意纵情相比,郑州人或许太过内敛,太过含蓄?或许太过留恋那个灰色的过去?

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该怎么解释这个灰蒙蒙的城市里灰蒙蒙的人流。

我很希望看到都市里的一抹红色、一抹绿色,甚至是看到一些白衬衣、花衬衣。可真的令人遗憾,这个城市的时装,太单调了或者说太一致了。

在一些消费场所,希望看到在我看来很时尚的服装样式,看到很现代的新新人类的鞋式、发型、挂饰、背包等,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在郑州做发廊生意的老板,日子一定不好过,即使是郑州的女性们,似乎梳头也像当地的男人一样,不必用梳子的。更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做发型。

简捷,是这个城市男人女人最突出的特点。

终于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女人戴着口罩招摇而过,于是便想,这倒是一件被我遗漏了的事,这个城市的女人,尤其是那些年轻漂亮的女人们,是不是也都戴着口罩,口罩成为了这个城市流行的一部分?

仔细地看,两天时间里,竟然没有看到第二个戴口罩的女性。

我于是极其佩服这个城市的女人们,她们的勇气,她们的随遇而安,她们的革命大无畏精神,真是令我五体投地。

郑州街头奇景  迈螃蟹步的人流

15年前来郑州的时候,我便有一种感受,郑州人有点像美国人,对人的尊重排在所有一切的首位。

有何为证?只要上街走一走便知道了。

在郑州,任何一条马路上行走的人,随时都可以在马路的两边窜来窜去,根本不必考虑那里是否有斑马线,是否有红绿灯,是否有汽车来往。而汽车们,面对伟大而神圣的郑州人,那个毕恭毕敬,真是令人羡慕。人们横穿马路可以大摇大摆,也可以亦步亦趋或者慢慢吞吞,汽车却一律得低声下气、胆颤心惊、左顾右盼、一步一停。

15年后再来郑州,我发现,郑州汽车对人的尊重,依然如故。

去十字路口看看,你看到的情景,颇有些乡下的鸭子下河,你争我抢,各走各的道。

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往街上一站,突然觉得,这个城市竟然奇迹般静了下来,人少车少,灯光也似乎因为一天的劳作而疲惫,多少有些无精打采。

只有灰尘仍然在忙碌,仍然在都市里游荡,幽灵一般,挥之不去。

据说大上海城是郑州最繁华的商业场所,九点半左右,我和朋友走了进去,很快,我们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三三两两的人,让这个地方显得空空荡荡。

返回的出租车上,朋友说,北方人可能不像南方人那样注重夜生活。

出租车司机仿佛受到重视一般立即纠正,说,郑州的夜生活极其丰富多彩,郑州人已经与全国接轨与国际接轨,夜生活的质量之高,在全国当属前茅。

我想,郑州人也许都夜生活去了,才难以在街头见到人迹吧。

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城市。

 

乘出租车  屁股该往哪儿摆

以前也曾认识几个有洁癖的人,那种癖好真是令人难以忍受,和人握一次手,回去后,要将手洗上一个钟头;去餐厅吃饭,用随身携带的洁具将餐具擦拭几十遍才敢下箸;别人在他家沙发上坐一下,那沙发套,他肯定就处理了……

这次到郑州,我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我竟然也染上了洁癖。跨上出租车,一看里面坐垫上或者是车垫白布套上的那些灰色,竟然有一种不敢将低贱的屁股放上去的感觉。

干嘛呢,你的屁股又不高贵。

遥想当年在农村的时候,坐在田梗上,或者坐在四周尘土飞扬的拖拉机上,比起这个来,灰尘不知多出多少,不也一样坐得开心而放肆吗?离开乡村才多少年?对泥土就这么没了感情?忘本了不是?

出租车司机说:我们每天出车前,都要将车内车外擦上几遍的,不然,管理部门要处罚的。

我想,真的擦过吗?伸手在车窗玻璃的边沿抹了一下,夹住玻璃的那塑料玩意上是一条黑线,手指上则是厚厚一层黑。

轻轻跺了跺脚,脚下便有灰扬起来。

看看街上奔驰的各种车辆,高档车不算少。可每辆车上面,都是厚厚的一层盔甲。

想到人们喜欢用乌黑锃亮来形象汽车,可这个词,在郑州实在用不上。灰太厚了,影响了汽车油漆的反光度,因此完全没有锃亮的感觉。

几十万买台车呢,干嘛不爱惜,不擦得亮一点?

看来,郑州人实在太富了,一辆车在他们眼里,完全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太过珍惜吧。

但偌大个郑州,竟然看不到一辆被人爱惜过的车,也真是奇事。

可见,身为汽车,在郑州实在是太落寞了些。

 

都市风筝  那些随风飞舞的塑料袋

26日晚,天气预报次日有三级风。

一位郑州的出租车司机幽了天气预报一默,说:“这哪里是三级?分明是三公级”。

27日的风确实是大了点。三公级肯定是没有,不然就该说是“台风”了。偶尔猖狂一下,倒确实是风的品性。

比风更猖狂的是那些落叶、纸屑,撒着欢儿在街头跳舞。

看来,这个城市跳街舞的新新人物不是太多,否则,他们走到街头,学一学这些落叶纸屑们的翩飞姿式,一定可以将街舞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在一个十字路口,突然看到头顶上有一风筝在飘,约有六层楼那么高。当时就惊叹郑州人的浪漫,将风筝放到了繁华的十字街头,真够有趣的。再仔细看,这风筝咋没有线?而且,在如此繁华地段放风筝,干嘛不多上点色彩多设计一下造型?就弄这么个黑乎乎的玩意,也太有值郑州人民的想象力了吧。

再细看,原来不是什么风筝,而是一黑色塑料袋。那飞翔的姿式,真够舒展自由。

看到第一只风筝,便留意这特殊的都市飞行物,原来,这飞行物并非独一无二,而是随处可见,黑的白的,也有花的。

另一个十字街口,不知是商铺开业还是某对新人结婚,地下有许多的彩纸,一阵风赶来凑热闹,于是,那些红红绿绿的彩纸们开始撒欢了,飞着舞着,成了都市一景,那色彩,在灰蒙蒙的郑州,令人叹为观止。

看来,在郑州,不仅做男人爽,做塑料袋、做彩纸,也是一件大乐事大爽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