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散文随笔 |
对于要来郑州,颇有些心有余悸,但为了那个对《华声》的期待和坚持,还是来了,来到了这个一直不太喜欢的城市。一路上,心里都怀有一种期待,期待着在这些年全中国巨大的变化之中,郑州也有同样巨大的变化。
因此乘坐的T14次晚点7个小时,原本该25日凌晨6点到达的,结果,到达郑州时,已经是下午近3点。匆忙赶到会展中心布展,一路上也没有欣赏这个城市的心情,返回酒店时,惟一感觉,是身上有一层灰,脸上像是被蒙了一层布似的,紧绷绷,特别不舒服,鼻子像被什么塞住,用力吸一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土味儿。
哦,这就是郑州,还是15年前那个光灰城市。
做人恐怕会喜欢郑州,做男人兴许会喜欢郑州,做河南男人那是一定会喜欢郑州。只不过如果做植物或者做高楼大厦的话,那就有点惨了,一定不会喜欢这座城市。
在郑州做男人 一个字爽
第一次到郑州是15年前的事,那时留下的一个印象,至今没有磨灭,归结一下,用一个字可以形象:脏。
记得那时这里出租车还不是太多,大家都乘面的。有一天傍晚,我乘上了一辆面的,刚走不远,面的停下了。我正想问问司机发生了什么事,却发现司机已经开门下车,然后绕到了车后。我想,或许是车有了什么问题,司机下车查看?调头透过后面的玻璃望去,却发现司机解开裤子,掏出玩意,对准后车轮开始爽起来。那时我便想,这司机就算不怕警察,也该怕周围的居民或者行人吧?做这事虽然爽,可一旦那宝贝让人行看到,不仅不爽,还会有些尴尬了。却不想,前面的巷口,拐过来几个年轻女孩,一路有说有笑。那一瞬间,我都替司机紧张起来,如果才只爽了一半,便不得不因惊吓而收起宝贝,会不会吓出病来并且落下病根?那以后还能再爽不?不料我的忧虑实在多余,司机一如既往地爽着,那几个女孩,也视若无睹地继续说笑着,迈着轻盈的步子从司机的背后度过。
有了这次经验,后来几天,我便格外留心这事儿,结果发现,在郑州做男人真是爽,随时随地都可以爽一把,完全没有在其他城市找不到爽点而憋出毛病的忧虑。
15年过去了。今日的郑州,不是往日的郑州了吧?
26日上午,乘出租车去参加书市,不想就在人民路上,又遇到了15年前的一幕,一位司机大佬就在这条郑州颇有名的大道上爽着。而且,方式也一样,停着车,将宝贝对准车轮,来往的男女鱼一般游过,脸上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不知是认同、是恩准、是羡慕还是漠视。
我想,这位老兄一定是憋坏了。一泡水而已,撒下来,在高温之下,瞬间就蒸发了,因为这点牺牲而令一个男人没有憋坏安身立命的家伙,功莫大焉。
岂知我又想错了,出租车只不过向前行驶了50米左右,便见路边有一个醒目的WC招牌。
于是,我想到可以将一句广告词改一改,用来宣传郑州的形象:在郑州做男人,一个字:爽。
在郑州做花木
坦率地说,这些年,郑州的绿化搞得不错,不仅老城区那些已经年迈的绿化树颇为壮观,就是新城区,那里花木树木,颇为茂盛。不过,仔细看看,花木的颜色似乎有点不对,不是绿色而是灰色。
或许是多天没有下雨了?绿化树上沾些都市的尘埃,并不一定难以理解的事。越城市中心,灰尘越多,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来到会展中心,感觉上,这已经处于城市边缘了,大片大片的绿化,真的令人惊叹这座城市土地资源的丰富。再看那些花木,茂盛之中,仍然披着一件灰色的盔甲。
接近会展中心那一带,显然是些正在建或者建好不久的高楼,确实规划得不错,非常豪华漂亮,只可能,这些崭新的房子,同样披着一件灰色的盔甲。
再看一看老城区的人民路一带,不知那些商住楼、写字楼以及商厦之类,是否有专人清扫,所有的房子,看上去都是新的,或者至少也是不久前装修过,有全新的感觉。但在这种感觉之外,却又有多穿了一件灰色衣服的感觉,一种怪怪的感觉。
干嘛呢,这可是4月,大好的春天呢,穿那么老土厚重的衣服,不累呀。
闻一闻这座城市的气味好了,结果发现,这座城市的气味,就是灰土的气味。
出一趟门回到酒店,连睫毛都觉得沉重,很明显,并不仅仅是脸上落了一层灰,睫子也变成了郑州灰尘的新居所。
看来,在郑州做花木不爽,做灰尘一定爽。
郑州的时装
在南方城市,春天是一个绽放的季节,在大街上走一走,你便可以看到少男少女、中男中女、老男老女们像花一般绽放,开出色彩,也开出个性,同时更开出心情,不仅仅是人的心情,同时也是城市的心情。
可是,在郑州的四月走一走,却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似乎最喜欢的只有一种服装,就是重色服装。很重的色调,很土的式样,土得让你怀疑自己不是走进了一个省会,而是在南部的某个偏僻的乡村。然而,你又会怀疑,乡村哪来这么多人?
与南方人那种在适合的季节绽放的恣意纵情相比,郑州人或许太过内敛,太过含蓄?或许太过留恋那个灰色的过去?
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该怎么解释这个灰蒙蒙的城市里灰蒙蒙的人流。
我曾很留意街上或者一些消费场所里,希望看到在我看来很时尚的服装样式,看到很现代的新新人类的鞋式、发型、挂饰、背包等,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在郑州做发廊生意的老板,日子一定不好过,即使是郑州的女性们,似乎梳头也像当地的男人一样,不必用梳子的。
不是我有意贬低郑州,我所住的这间酒店,为旅客准备的日常用品中,就没有梳子,因此,今天早晨起来,我只得用手沾了水,在头上抹了几把了事。
郑州街头奇景
15年前来郑州的时候,我便有一种感受,郑州人有点像美国人,对人的尊重排在所有一切的首位。
有何为证?只要上街走一走便知道了。在郑州,任何一条马路上行走的人,随时都可以在马路的两边窜来窜去,根本不必考虑那里是否有斑马线,是否有红绿灯,是否有汽车来往。而汽车们,面对伟大而神圣的郑州人,那个毕恭毕敬,真是令人羡慕。人们横穿马路可以大摇大摆,也可以亦步亦趋或者慢慢吞吞,汽车却一律得低声下气、胆颤心惊、左顾右盼、一步一停。
15年后再来郑州,我发现,郑州汽车对人的尊重,依然如故。
去十字路口看看,你看到的情景,颇有些乡下的鸭子下河,你争我抢,各走各的道。
回到房间,便写下这些文字。
没办法,手上脸上似乎又沾了一层灰,颇不爽的感觉,暂且就写到这里吧,还是快点洗一洗比较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