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中国股市
利好缘何狂泻?
股市狂跌的原因,如果是重大利空,自然合乎客观规律。就单一个股来看,如果是利好出尽然后狂跌,也能令人信服。问题在于,近一段时间来,中国股市,在消息没有明朗之前,一跌再跌,接着大利好消息出来,原以为会调头向上,结果却是更深更惨的跌幅,这就实在令人难懂了。
昨天写了一篇博客文章,谈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以为是重大利好,以为中联一定能够“祖国江山一线红”,却不料竟然是一个跌停板。今天的最深跌幅,一度达到9.09%。两个接近20%的跌幅,背景竟然是:一、上市公司本身有重大利好,二、大市处于止跌整理征兆之中,三、大市前期跌幅超过46%,而个股前期跌幅亦相当于此水平。
或许有人会说,股市历来有一种现象,即被收购是利好而收购是利空。现在不是中联重科被别人收购,而是他收购别人,这种消息,自然不能算是利好了,至少短期内,不能当成利好来解读。
被收购是利好不错,收购是利空,却要辩证地看待。收购者因为需要投入大量的收购资金,需要承担巨额的收购款利息以及投入更多的资金整合、重组被收购企业,甚至要承担被收购企业的巨额债务等,可能拉低收购公司的盈利目标,因此,收购被看成利空。但是,被收购企业如果是一家本身便具有较好盈利的公司,而且收购后的母公司,综合实力大增,这种收购,不仅仅是普通的利好,而是重大利好了。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来看看中联重科收购的企业CIFA。
据媒体透露,意大利CIFA公司,营业收入是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前五的大公司,从技术品牌衡量,则为全球混凝土机械排名前三的老字号。他们之所以被中联收购,并非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入不敷出甚至重大亏损,而是因为控股者是国际上几家投资基金。众所周知,投资基金是有年限的,到了一定阶段,投资基金或解散或分拆。这次之所以出售CIFA公司,恰恰因为几家投资基金由于自身原因,需要放弃控股权。
“如果此次收购成功,国企中联将超过民企三一重工,成为中国混凝土机械的龙头老大,另外也将取代三一重工全球行业第三的地位,甚至直逼德国普茨迈斯特世界第一的宝座”。2007年,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混凝土泵的销售收入是12亿美元,约合80亿人民币,而同期,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泵收入约40亿元,意大利CIFA约30亿元,二者相加,距80亿元大关,为期不远。
此前,中联重科已经收购的国内外企业包括:英国保路捷(中国工程机械首次的海外收购)、湖南机床厂、浦沅集团、陕西新黄工。据说,今年上半来,中联重科还将有一连串的国外收购大手笔。大概2008之后,詹纯新的中国第一、世界第十目标,便可达成。
这难道不能算利好而且是重大利好?
既然是利好,为何股价却狂跌?同花顺系统显示,目前中联重科的市盈率,仅仅只有25倍,这难道不也是一项利好?且中联重科2008年一季度业绩快报已经明朗,较上年同期增长176%以上。
重大利好一再出现,股价却一跌再跌的现象,绝非中联重科一家。我们只要看一看那些高送配题材个股,几乎无一例外不是如此走势。
比如次新股澳洋科技,2007年每股收益1.54元,每股净资产6.32元,每股公积金3.47元,每股未分配利润1.63元,2007年分配方案10送2转赠8派1.5元。市盈率21.7倍,行业地位稳固,经营状况稳定上升,股价却是从76元一路狂跌至31元多,跌幅接近60%,似仍然没有止跌迹象。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一大堆。
为什么?一个大大的疑问,触目惊心地摆在面前。仅仅说普通股民对市场失去信心,显然难以令人信服,笔者更愿意相信,这是有大鳄从中做手脚,以便在更低价位捡便宜货。否则,利好反而成为重大利空这种严重背离经济规律的现象,真的就无法解释了。
这似乎也喻示着,不远的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更令股民跌眼镜的反转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