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2007-07-23 10:13:17)
分类: 编辑业务
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早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
    前不久,一名找工作屡受挫折的大学生在街头搞行为艺术,用绷带将自己全身绑上,一手执竹木制成的矛,一手执纸包的盾,表达自己的就职诉求。此举颇有创意,因而被各大网站广为转载,也令社会为之一震,暗想,具有如此创意能力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看来,社会就业问题,真是太紧张了。
    可冷静下来又想:真是如此吗?似乎不尽然。
    最近,因为接手《华声》杂志,希望给编辑队伍增加一些新鲜血液,也希望将发行工作抓一抓,因此,我们决定新增两名编辑、两名发行助理。
    在一个才20来人的单位,一下子提供4个就业职位,这个比例似乎是很大的。我们的广告在本集团的母报《湖南日报》上登载以后,似乎有很多人才网转载了,前后一个多星期时间里,我接到了数十封应征函。
    正是在处理这些应征来函过程中,我发现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或许,这些问题,也是大学生在就业之后,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考虑再三,决定在博客上和大学生们探讨一下。
    所有应征函中,只有一位应聘发行助理的。
    按说,发行助理是一个低门槛的职位。整个社会对于发行这一行存在一定的偏见,尤其在湖南日报这样一家老资格的党报,发行历来排在老三的位置。加上社会对发行这一行的认识,这个职位,自然就成了一些低学历者的职位,学历稍高者,不屑一顾。
     我们招聘两位发行助理,应聘者仅仅一人,就大学生的求职心理来看,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将职业找了一个线。发行助理这种职位,在他们的线下。
     我本人倒是觉得发行重于编辑,发行属于营销,营销搞不好,编得再好,没有读者,等于白干了。发行既然是营销,自然就与经济效益挂钩,因此,发行员的收入以及职业成就,也就与发行的实绩直接相关了。正因为这个行业的起点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才更容易做出成效,某个人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
     正因为这种认识,我对于这惟一的应聘者,充满着怎样的兴趣,可想而知。
     这位惟一的应聘者是直接找到发行部的,而不是像其他应聘者先投简历。发行部负责人打电话将此事告诉我,我便去和此人谈了谈。接过简历一看,我想起来了,他往我的电子信箱投过两份求职函,那是应征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
     此人毕业于美术专业,离文字编辑似乎有一定距离。他自己可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投了一份应聘文字编辑的简历,又投了一份应聘美术编辑的简历。现在,竟然跑上门来应聘发行助理。
     这样的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一种什么印象?不用我仔细分析,大家心里大概清楚了。用人单位会录用一个自己并不清楚能干什么的人吗?仅仅这一行为,便让我拿定了一个主意:此人不能用。
    尽管如此,我还是和他谈了谈。也许他对自己的潜力并不了解,也许他在发行这一领域真能干出点名堂来。我问,你又想当美编,又想当文字编辑,现在竟然想搞发行,你心里到底想干哪一行?
    他非常坦率,说,我将来想自己办杂志,所以,现在想了解一下美编、文字编辑以及发行人员到底是怎样工作的。
    显然,他是想我们给他提供一次学习的机会。问题在于,我们并不是学校,而他又希望不缴学费进行免费学习,这种想法,我有点哭笑不得。
    这便引出了一个话题:用文单位,到底希望用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应届大学生就一定不用,而要用那种有丰富工作经验,具有一定资历的人?
    并不尽然。简单地说,用人单位所要用的,一定是对这个职业十分热爱并且有心的人,要用那种对每一件事都认真细致且思维活跃的人。
    对于每一位求职者,我都给予一个测试题。
    测试题的大致内容是:选题,湖南鼠患。在测试题的下面,我会附上一段话,首先说明,《华声》杂志是一本以恶搞为宗旨的幽默娱乐杂志,我们提倡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希望找到另类视角。湖南鼠患这样的选题,对于我们的杂志来说,显然太严肃。你能用这个选题做出一篇或者一组轻松、搞乐且具有相当社会意义的文章来吗?
    题目后面,我给了两个提示:提示一,如果全国人民都吃鼠肉,会是什么结果?提示二,猪肉涨价是一个社会性话题,怎样结合起来?然后留下我的名字。
    向应征者提供这样一个测试题,我的用意何在?
    坦率地说,我就是希望应征者思考这一问题。他如果是一个认真的人,或者将此当成一次考试的话,他就一定要认真审题,审题的时候,冒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出题者的用意所在。
    绝大多数应征者,就我所出的选题写了一篇约三百字的文章。有些注意到了我的提示,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注意提示,甚至根本没有认真思考我提到的选题的要求,差不多弄了一篇湖南鼠患的消息报道。这样的报道,他显然不必写,从任何一家网站抄一篇,都可能比他自己动笔写要好。我也不太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查这篇文章是他写的还是抄的。
    这样的答案给了我一个强烈印象:此人并不是一个认真的人,甚至不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机构不是社会救助站,不可能为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提供职位。
    还有一个应征者,给我发来一份函件,表示已经完成了我给予的“作业”,信函后面,附有一个可供下载的网址。希望我去那个网址下载他的“作业”。
    这等于说,领导派你去买一批办公用品回来。你跑到商场,买到了这些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堆在商场门口,然后打电话告诉领导,我完成工作了,你来将东西拉回去吧。
    即使如此,我仍然担心漏掉了一个未来的伟大编辑。我点击了那个网址,反复几次,然而非常遗憾,无法下载。
    我知道,无法下载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网址有问题,二是我的水平有限,操作不当。后一种可能更大。
    于是,我便想,这个人不能用。可后来的几天,我一直都在想,我会不会因此错过了一个不错的人才?他毕竟是位年轻的大学生,我是不是对他太苛求了?为了更加公平,我是否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再三考虑,我给他回了信。说明有关问题之后,我在信末调侃了他一句。我说,本来是我出题对你进行测试,现在成了你对我进行测试,你非常幽默。
    第二天,接到了他的回复:“感谢您的回信,不管您是否打开来看,抑或是把它扔进回收站,也没有关系!我自信千里马终会遇见它的伯乐,只是时间、地点不详。”
    我不得不承认,这位应聘者确实够幽默和敏锐,他一眼就能看出我不是伯乐。
    这样谈,或许大家并不能完全明白我需要测试的到底是什么。下面,举一个我比较满意的例子,应该更能让人明白一些。
    有一位应聘者提供了他的“作业”,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份招聘启事,称国家将安排猫科大学毕业生直接就业。第二部分讲县太爷和鼠斗法,结果遇到“重庆钉子户”式的“钉子鼠”。第三部分讲一个叫猫大的大学毕业生,数年未能就业,遇到这次机会,就业成功。第四部分讲猫大迅速率领猫科大学毕业生投入决战并且获得成功。
     这篇作业给我的印象是:他十分仔细地读了题,认真地思考过,做事较有条理,此人有较好的想象力,结构也还算严谨,文字功夫也不错。
     由上面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给出这篇作业,其表面意义,正是要测试应征者这些方面的素质。
    勿庸讳言,除此之外,我还想测试一些题外功夫。
    所谓题外功夫,我在出题时,不厌其烦地说,《华声》杂志是一份与众不同的杂志。目的何在?希望应征者思考一个问题:华声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杂志?与众不同在何处?在我看来,这是一件自然的事,你既然要应聘到这个单位,最起码一点,你应该了解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吧?怎样了解:渠道非常之多。我们的启事上有单位电话,你可以打电话咨询。我们有杂志名,你可以上网查询。只要你上网了,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电子杂志,那时,你就明白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这个测试题到底应该怎么做了。
    非常遗憾,我所收到的所有应征函中,不管是在我出题前还是在出题后,我未能感觉到任何一位应征者做过这件事。这就回到了一开始谈到的有心人问题:我没有感受到这位应征者的有心。
    实际上,如果是一个真正有心的人,一个对这个职位志在必得的人,他一定会做足各种功夫。这些功夫的第一条,便是对职位的充分了解。
    我所出的题虽然只有一百来字,可上面其实有很多了解《华声》杂志的路径。诸如前面说到的查询刊名,甚至还可以查询我的名字并得到我的博客地址。我的博客上,有很多谈杂志内容的文章,相信这些文章,对于他们做“作业”,会有一定启发。
    谈了这么多,最后落脚到一点了,也就是标题所说: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我想,如果仔细看过全文,心里应该清楚了:我们要有心人。
    引伸一步:职位不是社会提供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争取的。你怎样去争取社会的认同?这才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该思考的根本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