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
——黄晓阳读春秋战国
第一部:西周沉落
序言
王道就是政道,为政之道;
王道就是商道,营商之道;
王道就是人道,做人之道。
王道是权力之道,也是驭人之道。王道是权力核心和权力分支所共同组成的权力场中的核心平衡术。王道是一个相互制肘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平衡体。
任何一个现代人,都具有三重属性,一是社会属性,二是商业属性,三是自然属性。人是群居动物,生存的必然条件是和一大群人在一起,尤其需要在一个社会结构中活动,因此,人便成了社会的一分子,于是有了社会属性。同时,人类的生存模式,不再是原始人那种刀耕火种,更大的取决于资源的相互流通。于是,人必须依赖现代商业活动来完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也就因此有了商业属性。但无论何时,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的,本性之中,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痕迹,那就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自然属性。
人们在发挥其社会属性时,对于政道的把握,变得重要起来。
在任何一级社会结构中活动,你都必须了解为政之道。这种社会结构,我们通俗地称为单位。为什么有人在单位里和人相处得很好,但有些人,关系却极为紧张?原因只有一个,对政道的把握。为政之道,并不是当官所必须遵循的法则方法,而是在权力场中处理力学平衡的方法。
社会结构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组织的,维系每一个单位的,是权力。权力在每一个单位,形成了一个平衡体。维系这个社会结构的权力平衡,并不仅仅是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和义务,而是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领导需要掌握这个单位的权力平衡,下级成员,也一样需要掌握这个单位的平衡。换句话说,能够打破一个单位权力平衡的,并不仅仅只是领导,也包括任何一个成员。当然,领导打破这种平衡更容易一些,成员若要打破这种平衡,相对较难。
领导打破这种平衡时,某些成员可能活得很艰难痛苦。相反,如果某个成员打破了这种平衡,很可能被领导以权力的名义将其开除或者处分。
怎样在这个权力平衡结构中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这就是为政之道。
至于营商之道,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个社会,资源和财富,都有一个相对平衡值。在这个相对平衡之中,人购成了交易双方,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得金钱或者资源。金钱和资源的转换,形成一种新的平衡。所以,每一个现代人,都是一个商业人,这便使得每一个自然人具备了商业属性。
社会商业秩序的稳定,依赖于金钱和资源转换的总体平衡。
然而,这种平衡,绝对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都在变化的。每一个自然人,都希望在这种变化中令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种对平衡的绝对的破坏力量。
怎样在总体平衡原则之下,极大地丰富自己壮大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大的物质财富?这就要求每一个社会人懂得营商之道,掌握经营个体财政的能力。
许多时候,人们生存在一个既不属于单位也不属于商业活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同样存在一种平衡,那就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平衡。作为自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与别人完全不同的身份,你是以身份活动世上,行走在社会中,你的这种社会身份,能够令你的自然人属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自如和自我满足。相反,你在人这个群体之中,生活可能异常艰难,与人相处,变成一件痛苦而且让你失去安全感的状态。
两个极端,取决于你的为人之道。
中国人喜欢看《三国演义》,喜欢谈三十六计,那是因为中国人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谋略为王,错误地以为有了诸葛亮那样的谋略,便有了足以应对一切的智慧和方法,是谋略论的最高境界。
不谈史学的一种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只是一个小说人物,与实际相距甚远。即便现实的诸葛亮真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般,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即这位孔明老先生,拼尽一生的智慧,也只是勉强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已。当然,我们也可为他找很多借口,比如关云长的鲁莽和粗疏,以至于大意失荆州,马稷的自负和愚顽,使得重要关城街亭失守,还有刘禅的顽劣和愚钝等,均影响了诸葛亮的霸业。
谈论这一切的同时,我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诸葛亮善于谋道,却不善于王道。
这大概就是诸葛亮虽然满腹经纶,极富雄才大略,却始终只能苦守西南一隅,仅仅维系三足鼎立的根本原因。
王道,才是谋略的最高境界。
学习王道,最好的教材是春秋战国历史。从平王东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历史的车轮,滚过三百多个寒暑,也滚落了一路历史烟尘。西周的沉落,也就是王道的沉落,而王道的沉落,恐怕并不像某些史书所称,是王者无道或者荒淫,恰恰是对于王道的掌控失灵,以至于权力平衡被打破,思想体系被颠覆,权力失控。
春秋战国,三千多个诸侯国,经历长达一百多年的大洗盘,最终剩下六个大国,然后再经历一百多年的大洗盘,最终秦国一统天下。诸侯国的起跌沉浮,也就是王道的兴衰涨落,这是一场王道大搏奕。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段历史,是因为《东周列国志》,当时,我便惊异于书中人物的那种雄才大略,那种在如此纷繁复杂环境中掌握平衡和巧于周旋的能力,那种处于逆境却又不屈图强的人生轨迹,还有对诚信的推崇对人性本善的张扬。那时便有一种感觉,这段历史,是一部最好的人生词典,你一生可能遇到的事以及相关的处理办法,在这部书中,均有体现。此后中国人所走过的历史,只不过在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重演历史,仅仅只是COPY,远没有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们原创时那样精辟,那样到位,那样出神入化,却又能化腐朽为神奇。每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之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无穷的人生经验,这是一座富矿,我们从中吸取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后来,有机会仔细研读这段历史时,更进一步发现,原来这段历史是一段被涂改了的历史。如此之多的涂改液散布在这段历史尘埃之中,令人真假莫辨。同时,在这些真假莫辨之中,我们竟然能够更为深刻地体验到两个字:人生。
人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而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短暂的人生充满胜利和成功的光辉。
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并不是坐等机遇的来临,也不是享受先天的幸运,而是一定要去创造,去紧紧地抓住机会。几乎所有创造和抓住机会的方法,我们的前人,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弄潮儿,给我们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我想将这些写下来。
由于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够,或者笔力等原因,我所写的这些东西,或许仅仅只能像《东周列国志》一样,被人当成小说来读。这些,我已经不太在乎,我只是想做这么一件事,当这件事完成之时,我的心愿也就得到了补偿。至于别人能从中读到什么或者得到什么,那已经不是我所能控制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王道,并不一定就要当王。实际上,王道的最基本要素,恰恰就是人道,是做人的基本法则。
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还做一天人,就一定要经营人生。如果想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很好,那就一定要将王道学好。
我们不一定要为世界之王,可一定不能不成为自己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