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稳健和冒险是把双刃剑

(2006-12-06 12:50:45)
分类: 商旅论道

商场如战场,如果完全不冒险,哪怕能够打赢一些小规模战争,绝对不可能打赢漂亮的大规模的战役。

每一次投资都是一次冒险,只不过所冒风险有大小的区别,有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和承受范围之外的区别。

任何一个商人,都必须学会处理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事,那就是赚到钱之后,拿这些钱怎么办。

拿这些钱怎么办?如果你的企业还不够大,你可以扩大经营。这个问题并不难。然而,当你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你生产的产品,很可能不能完全被市场容纳时,问题便来了。你如果投入到现有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很可能自己将自己做死了,那是自掘坟墓。

这个时候,你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将钱存进银行,一是投资到别的行业。

存放在银行?这是世界上最错误的选择,远的我们不必去说,可以说,从上世纪初到今天,全世界范围内,货币一直处于大幅度贬值之中。世界上最硬挺的一种货币是美元,实际上美元在最近一个多世纪,也是贬得一塌糊涂。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百万富翁,已经是富可敌国了。到了世纪末,亿万富翁,都已经不算是巨富,十亿百亿的不知有多少。可见美元贬值了多少。

货币之所以如此大幅度贬值,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正在于人们有了余钱之后,并不是存起来,而是用来投资。投资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增强,恰恰是货币贬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说,当你有了余钱之后,几乎只有惟一的选择,那就是投资。

但是,到底投资哪个行业,风险才会最小?这确实是一个最令人伤脑筋的问题,也是令很多人迷惑痛苦的问题。

坦率地说,当你有了余钱,而这些钱又不会影响你现有的事业,你再考虑投资时,你就应该冒险,冒险投向那些最有可能产生丰厚利润的行业。

或许,你会觉得,投向那些利润虽然不大,可仍然有较为稳定的利润风险也相对较小的行业。这似乎就是人们所说的稳健,所谓稳健嘛,就是以至少有盈利为底线的。实际上,这种思考原则不是稳健,而是保守。

那么,冒险投资,如果亏得一塌糊涂怎么办?这样的例子,又不是没有。

冒险投资,自然也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你的风险承受原则。只要你现在的经济实力承受得起的冒险,就不能算是过分的冒险。

比较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李嘉诚在70年代那波房地产低谷中的投资了。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以前,香港房地产是一个黄金期,可在这个时期,李嘉诚虽然也投资了房地产,可规模非常之小,几年间,投资的房产面积,只不过30几万平方英尺而已。我们或许可以揣摩一下此时李嘉诚的心理,他看到房地产市场一直在升,肯定在担心有遭一日跌下来。同时,他又担心还会继续上升,自己不入点货,便失去了机会。因此,他差不多是试探性地玩了几把。从1973年开始,房地产开始大跌了,下跌的速度越来越快,幅度也越来越大。这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玩房地产了,他却开始投入。他甚至在此时调整公司的经营方向,将长江地产作为企业发展的龙头,而不再是塑料花。

1973年,李嘉诚投入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多于历年总和。

然而,他投资的同时,账面亏损也出现了,因为房价仍然在下跌。这时候,相信很多人不敢再投入了,越投越亏怎么办?可李嘉诚不同,1974年,他所投入房地产的资金,又远远超过了前一年。事实上,这一年,房地产价格,仍然没有止跌。到了1975年,他的投入力度更进一步加大,所拥有的房地产面积,是1972年的几十倍。

接下来的1976年,房地产市场回温,价格大幅度反弹。李嘉诚所投入的资金,全都在底部,他抄底成功了。

他没有冒险吗?相信他做出这一系列投入决定的时候,他的股东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甚至有人会暴跳如雷。

可李嘉诚有一个底线,他的塑料花仍然在为他大把地赚钱,投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不会影响到他的事业。何况,他手中所握的房地产是实物,随时都可以变现的。

由此可见,稳健并非一概不冒风险。冒险也不是抛弃稳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