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苑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9
  • 关注人气:5,7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中轴线的变迁

(2012-11-19 11:03:23)
标签:

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

历史

文化

分类: 北京旧闻故影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更新结果,其中,北京中轴线高票入选。

    北京城中轴线,全长约 7.95 公里,它承载着中国古都的历史和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彰显着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成为勾通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北京中轴线,蕴涵着巨大的科学文化价值,它包含了古人对天文学、地理学、人类学、环境学、宗教、哲学、建筑美学的理解 ;北京中轴线,是 19 世纪以来,最受中外建筑家、科学史家、人文学者所推崇和赞誉的,保存相对完好的、最为壮丽的中国古代建筑群组 ;北京中轴线,从它的空间长度、历史厚度、艺术角度、文化维度上看,堪称世界唯一。

   

北京中轴线形成于何时?
    今北京中轴线是对明北京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而明北京中轴线又是对元大都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而元大都中轴线又是对金太宁宫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而金太宁宫中轴线又是对隋临朔宫中轴线的继承与改造,而隋临朔宫中轴线又是对原古永定河渡口北侧南北向道路的继承与改造。因此,今北京中轴线,作为道路大概形成于 3—4 千年前,作为离宫中轴线形成于 1400 多年前的隋临朔宫始建之时,而作为国都中轴线形成于 740 多年前的元大都始建之时。

   

元大都中轴线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长度是多少?
    元大都中轴线的起点在钟楼北“丁字街”,即今豆腐池胡同和马厂胡同东西一线。元大都中轴线从起点往南,经钟楼(今钟楼处)、中心台(今鼓楼稍北处),鼓楼(今鼓楼处)、万宁桥(今万宁桥)、皇城北门厚载红门(位于今地安门以南约 158 米处)、北中门(位于今景山北门以北约60 米处)、大内禁苑(今景山公园)、皇宫(同今故宫位置)、周桥(位于今端门以北约 30 多米处)、皇城正门棂星门(位于今午门以南约 346—377 米处),南至大城南门丽正门(约位于今故宫午门以南约 769—800 米处),全长约 8.8 元里(合 2640 元步,约 4145 米);南至丽正门瓮城箭楼前门,全长约 9.1 元里(即九里三十步,与大内“周回”等长,合 2730 元步,约 4286 米)。

   

元大都中轴线的规划是怎样进行的?
    元大都中轴线的规划,是对金太宁宫(原为隋临朔宫)泛中轴线规划的继承和改造——
1. 在宫城南夹垣以北,基本继承了隋代的规划 :⑴以隋临朔宫宫城为元宫城 ;⑵以隋临朔宫宫城北苑为元大内御苑;⑶以隋临朔宫北宫垣为元皇城北垣;⑷以隋中心台为元大都中心台;⑸在隋中心台西侧的隋鼓楼基址上建元大都鼓楼(又称“齐政楼”);⑹在隋中心台东侧的隋钟楼基址上建元大都中心阁;⑺在隋中心台北侧的隋敌楼基址上建元大都钟楼;⑻在钟楼南北和西侧规划“钟楼市”;⑼后又将鼓楼修建在中轴线与中纬线交汇点上。
2. 在宫城以南,对隋代规划进行了改造 :⑴拆除了宫城南夹垣之南上门 ;⑵拆除了宫城南禁垣及南中门 ;⑶拆除了南宫垣及南宫门 ;⑷在距离宫城崇天门约 220—240 元步处,规划修建皇城正门棂星门 ;⑸在棂星门内引金水河并规划修建周桥 ;⑹在棂星门以南约 249—270 元步规划修建“国门”丽正门 ;⑺在丽正门南规划修建瓮城及前门 ;⑻在丽正门内、棂星门外的约 249元步空间里,规划“天街”(南北宽 24 元步)和千步廊(南北长 225 元步。元大都千步廊总共长390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700 元步,左右各长 350 元步,其中南北各长 225 元步、东西各长 125 元步)。

   

明北京中轴线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长度是多少?
    明北京中轴线的起点在钟楼北“丁字街”,即今豆腐池胡同和马厂胡同东西一线。明北京中轴线从起点往南,经钟楼、鼓楼、万宁桥、皇城北门北安门、北中门(位于今景山北门以北约 60米处)、大内禁苑(即今景山)、故宫、端门、承天门,永乐朝迁都北京至嘉靖朝中期,南至大城国门丽正门(正统朝改称正阳门),全长约 8.46 明里(约合 3046 明步,约 4813 米);至正阳门瓮城箭楼门(俗称“大前门”),全长约8.7明里(约合3135明步,约4953米)。嘉靖32年(1553年)筑外城后,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外城正门永定门,全长约 13.91 明里(约合 5008 明步,约 7912 米),至永定门瓮城门,长约 13.99 明里(约合 5036 明步,约 7958 米);至永定桥,长约 14.04 明里(约合 5055 明步,约 7987 米)。

   

明北京中轴线的规划是怎样进行的?

    明北京中轴线的规划,是对元大都中轴线规划的继承和改造——
1. 在宫城阙左门、阙右门以北 :⑴继承并改建了元大都宫城城门、城楼 ;⑵继承并改建了元大内御苑 ;⑶据明里制,将皇城北垣北移至南距大内禁苑北夹垣 1 明里东西一线(笔者注 :即地安门东西一线);⑷在元大都鼓楼基址上重建鼓楼;⑸在元大都钟楼基址上重建钟楼;⑹在宫城与宫城夹垣之间开挖宫城护城河 ;⑺拆除宫城夹垣 ;⑻拆除大内禁苑夹垣 ;⑼拆除元皇城北垣 .
2. 在宫城以南 :⑴拆除元大都皇城南垣 ;⑵拆除周桥并填埋位于元大都宫城崇天门等南三门外和皇城棂星门内的金水河;⑶拆除元大都南城墙和“国门”丽正门及其瓮城前门;⑷拆除大城护城河丽正桥、金口河桥并填埋二河;⑸拆除元大都千步廊;⑹在宫城以南约355明步(约561米)处规划修建明北京皇城正门承天门 ;⑺改建元大都皇城棂星门为明北京宫城端门,使之位于宫城午门至皇城承天门中轴线的“黄金分割点”位置 ;⑻在皇城承天门南规划外金水河并修建外金水桥;⑼在外金水桥南规划“天街”和千步廊;⑽在千步廊外围规划修建皇城南外垣;⑾在千步廊南端规划修建皇城外门大明门 ;⑿在距中轴线北起点约 8.46 明里(约 4813 米)东西一线,规划修建明北京大城南城墙和“国门”丽正门(正统朝改称“正阳门”)及其瓮城前门、正阳桥 ;⒀嘉靖朝扩建外郭,在正阳门以南约 5.45 明里(约 3100 米)东西一线,规划修建外郭南城墙和永定门及其瓮城门、永定桥。

   

北京中轴线有中心点吗?
    北京中轴线是有中心点的。隋临朔宫与金太宁宫中轴线,北起北宫垣(今地安门南),南至南宫垣(今天安门金水桥南),全长约 1095 隋丈,其中心点,约在内廷紫宸殿(今乾清宫)处。元大都中轴线,北起钟楼北“丁字街”路口,南至丽正门,全长约 8.8 元里(至丽正门瓮城391附  录 前门,全长约 9.1 元里),其中心点,在“镇山”(今景山)主峰上,南北各约 4.55 元里(其中,钟楼至丽正门约 8.5 元里,钟楼与丽正门均距“镇山”约 4.25 元里)。明北京中轴线,永乐朝至嘉靖朝中期,北起钟楼北“丁字街”路口,南至正阳门瓮城前门,全长约 8.7 明里,其中心点,在钦安殿处,南北各约 4.3 明里(其中,钟楼至正阳门为 8.165 明里,钟楼与正阳门距钦安殿约 4.1 明里);嘉靖朝中期以后,明北京中轴线南端点延伸至永定门瓮城门,全长约 14 明里,其中心点,是在承天门外金水桥南端,南北各约 7 明里。

   

北京中轴线有黄金分割点吗?
    “黄金分割点”,约等于 0.618 比 1,为一条直线的“黄金分割点”,作为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早已被运用在古都和宫城的规划中。从北京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隋临朔宫、金太宁宫、元大都、1553 年前后的明北京中轴线都是有“黄金分割点”的,且是按传统规制,由北向南计算的。如 : 隋临朔宫之“外垣”和“宫城”的“黄金分割点”均在宫城外朝的“怀荒殿”(即今故宫太和殿),宫城夹垣的“黄金分割点”在宫城外朝“怀荒殿”丹陛(即今故宫太和殿),“禁垣”的“黄金分割点”在宫城外朝的“怀荒殿”寝殿(即今故宫保和殿)。 金太宁宫因沿用隋临朔宫“四重城”的规划,其“黄金分割点”与隋临朔宫“四重城”相同。元大都“五重城”中轴线的“黄金分割点”:宫城在外朝大明殿(即今故宫太和殿),卫城在大明殿丹陛(即今故宫太和殿丹陛),禁城在外朝大明殿后寝殿(即今故宫保和殿),皇城在内廷延春门,大城在内廷延春宫(即今故宫乾清宫)。再者,“镇山”(今景山)南至中轴线的“终点”丽正门和北至中轴线的“起点”钟楼北街之“丁字路口”的“黄金分割点”,分别在宫城正门崇天门(即今故宫午门)和皇城北门厚载红门(今地安门南)。明北京“六重城”中轴线的“黄金分割点”:宫城在外朝太和殿,卫城在太和门,禁城在太和殿广场,皇城在中极殿(即今中和殿,以承天门为皇城南门)或在内金水桥(以大明门为皇城南门),内城在故宫太和殿,内外城在正阳门之前门。

   

北京中轴线上“中”字与“凸”字出现过几次?
    北京中轴线上“中”字与“凸”字,隋、金、元、明四代都出现过。“中”字,出现过十三次。隋临朔宫中轴线南北穿过隋临朔宫宫城和禁垣,“组成”两个中字;金太宁宫中轴线,也是南北穿过金太宁宫宫城和禁垣, “组合”成两个“中”字 ;元大都中轴线,南北穿过皇城、禁城、卫城、宫城,“组合”成四个“中字;明北京中轴线,南北穿过皇城、禁城、卫城、宫城,也“组合”成四个“中”字 ;禁城自身即为一个“中字。 “凸”字,出现过九次。隋临朔宫宫城和北苑、隋临朔宫“禁垣”自身均呈“凸”字型格局 ;金太宁宫宫城和“琼林苑”、金太宁宫“禁垣”自身均呈“凸”字型格局 ;元宫城和禁苑、元大都禁城自身均呈“凸”字型格局;明北京宫城和禁苑、皇城自身、内城和外城均呈“凸”字型格局。

 

以上文字摘自郭超著,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题目为编者所加。

http://s4/mw690/4a3e2d45tced0c422bb1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