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如何造就“爱经伦”的皇子和太监

标签:
古籍善本古书收藏考古明朝太子刻板印刷燕王朱棣藩府 |
分类: 考古与收藏 |
众藩王刊刻传世珍品“藩刻本”
明王朝先后封王60余个,其中一半以上曾经刻书。比较著名的有蜀藩、宁藩、周藩、吉府、辽府、赵府、德府、鲁府、晋府、徽藩、楚藩、郑藩、潞藩10多个藩府。
宁藩献王朱权乃朱元璋第十七子,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洪武十一年(1378)封王,就藩大宁,永乐中迁南昌。他天资聪颖,好古博学,既通经史,又旁通佛道,对音乐戏曲尤有研究,著有《太和正音谱》,是音乐史名著。后人曾编著《宁藩书目》1卷,记录刻书多达137种,由此可见藩王刻书之一斑。
下面我按时间顺序举几个藩府刻书实例。
永乐年间,周藩刻《普济方》;
洪熙元年(1425),宁藩朱权刻《臞仙神奇秘谱》3卷,琴谱,海内孤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正德十年(1515),吉府刊《新书》;
明秦藩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嘉靖八年(1529),辽藩刻《东垣十书》;
嘉靖十二年(1533),周藩刻《诚斋集》4卷、新录1卷(牡丹百咏、梅花百咏、玉堂春百咏各1卷,周藩宪王朱有燉诗文集,刊刻距去世已近百年);
嘉靖十三年(1534),秦藩在西安刻《史记》,以黄善夫本为底,与王延喆所刻同出一源,刻印俱佳;
嘉靖十四年(1535),徽藩刻《锦绣万花谷》;
嘉靖十六年(1537),晋藩刻《元文类》;
嘉靖十七年(1538),周藩刻《金丹正理大全》;
嘉靖二十三年(1544),蜀藩刻《栾城集》;
嘉靖三十年(1551),徽藩刻《词林摘艳》10卷,写体上版;嘉靖四十四年(1565),鲁藩刻《抱朴子》。这两者都是藩刻本中的佼佼者。
嘉靖年间还有赵府味经堂刻《书传会选》、《严氏诗辑》,赵府居敬堂刻《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赵府冰玉堂刻《六臣注文选》;
万历元年(1573),益藩刊《玉篇》;
万历二十四年(1596),郑藩刊《乐律全书》。
藩府刻书,兼具官刻和私刻性质,时间长、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所以,受到后世藏书家珍视。
明代宦官刊刻“经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