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明陶
周明陶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601
  • 关注人气:4,9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020-12-09 10:54:27)
标签:

三坊七巷

南后街

衣锦坊

文儒坊

肉燕

分类: 神州漫游
    福州虽然从来不是我国哪个朝代的国都,但却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最早可查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2年的闽越国。然而体现福州坊巷生活文化的三坊七巷最早起始于晋代,八姓入闽使福州得到了大发展。到了唐朝福州城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看到的对称型坊巷城市规划格局基本形成并延续至今。就其目前保存完好的建筑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故有“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因此到福州必游三坊七巷。有人说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魂。也有人说三坊七巷之于福州就像四合院之于北京,是城市性格之根。游览三坊七巷之后真的会感到这些说法都很有理。只有到过三坊七巷,在坊巷里来回转悠过,参观过那些从这里走出来且影响了华夏大地甚至全球的名人故居,还在这里品尝了当地特色小吃,才会体会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古城的灵魂。
    到访三坊七巷一定要做两件事,一是感受自晋代就开始成形的对称式坊巷城市格局,体会我国各地城市建设形式的优势和差别;另一件就是造访名人故居,了解从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了一些什么样的人如何影响着世界。我在福州的几天竟然去了两次三坊七巷,也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南后街北端的牌坊。虽然叫三坊七巷,没有提到这条街。其实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轴心。南后街是南北向的,而坊和巷都是东西向的。南后街自古就是三坊七巷的商业街,居民的生活活动中心,特别是一些为文化人服务的店铺都在这里。自古就有“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之说。我觉得作为福州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得好的最主要方面就是保留了文化气氛,商业街仅保持在南后街上。不像其他很多老城古街整个变成了小吃街商品街。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走进南后街东侧的第一条巷子叫郎官巷。其实这不是三坊七巷的北一条,是第二条。北边的第一条叫杨桥巷。现在这是一条大路,叫杨桥东路。如果打车过来司机师傅就会把车停在杨桥东路的北侧。把杨桥巷扩建成杨桥东路是民国时期进行的。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三坊七巷的坊巷都保留了历史上古色古香的模样。看进去进处悬挂着大红灯笼的宅门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4]北面过来第二条巷子叫塔巷,一看门上面那座塔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叫塔巷。其实这条巷子的名称不是我说的那么简单。这条巷子的兴文巷,五代闽时巷内有育王塔和塔院俗称塔巷。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5]再看第三条巷子叫黄巷。唐及其以前以“永嘉南渡,黄氏居此”而得名。从北面过来连着三条巷子,都在东侧。看来三坊七巷东面是巷西面是坊咯。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6]黄巷的正对面就是西面的第一条巷子,衣锦坊。从外观看似乎“坊”要比“巷”宽大、豪华。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7]衣锦坊街景。据说取名衣锦坊寓意有人在外做了大官现在衣锦还乡了。尤其是坊内有一座清朝进士郑鹏程的大宅。里面的水榭戏台值得一看。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8]郑宅的祠堂。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9]客堂。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0]放着这么多椅子都是为了看戏的,对面就是水榭戏台。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1]水榭戏台。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2]雕梁画柱、临水而建、匠心独具。此戏台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3]看看南后街吧,很多文化方面的机构。这里是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4]清朝进士叶在琪的故居,现在也是博物馆,称为叶氏民居。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5]三坊七巷邮局。这对集邮人士很重要,这里可以寄明信片盖邮戳。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6]再往南走东侧是安民巷。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7]西侧就是文儒坊了。旧名山阴巷,北宋时“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于此地改名文儒坊。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张经也曾居于次,故曾称尚书里。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8]这块嵌在坊墙里的相约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坊巷生活的共建文明公约。碑高2.2米,宽0.8米。碑文上写着:坊墙之内,不得私自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巳年文儒坊公约。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19]文儒坊看上去也相对宽敞。右侧玻璃罩住的就是乡约碑。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0]文儒坊内的严复翰墨馆。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1]我更喜欢这样的古街巷。如果都能修旧如旧到这样岂不更好。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2]巷内也稍有绿化。估计这是近年的功劳。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3]沿南后街继续往南就到了宫巷,因巷内古有紫极宫道观而得名。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4]沿巷子往里走走没看到道观倒也显得热闹繁华。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5]一座用玻璃墙包围起来的古门一看就是古迹,门上写着“泔液境”三个字。前面的牌子上说明这里旧名甘液坊,因古时村社皆建境庙,祀奉神祗,故称境。坊内有井,源自乌山之泉,水质清纯甘冽。据介绍此井为宋庆历年间太常博士提刑苏舜元知福州时建的十二井之一,泔液境方井是仅存的宋代苏公井。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6]在过去就是三坊七巷的第三坊光禄坊了。光禄坊可以通行车辆好像已经在三坊七巷景区之外了。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7]光禄坊内侧有光禄吟台。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8]外侧有一条小溪,两边餐馆酒吧林立,莺歌燕舞。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29]光禄坊的对面(东面)是吉庇巷,车辆也可以通行。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0]看看南后街上的雕塑吧。几个南亚老外一起和“刻书”雕塑合影。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1]这些雕塑极具坊巷生活气息。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2]在南后街偶遇一群穿着婚纱的美女沿街奔跑。抓拍的,不知道她们在干什么。仿佛一下子打破了三坊七巷浓郁的中华古朴风情。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3]看看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细节吧。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4]墙头装饰。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5]宅门相对简朴。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6]雕窗。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7]逛到天黑,肚子也饿了。先尝一碗肉燕,福建特色小吃。这家可是老字号。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8]到福州一定要吃肉燕,还要多吃。到处都有,燕皮筋道,肉馅鲜美,汤头浓郁。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39]再来一碗鱼丸。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40]我所到之处就想尝尝当地小吃,比大餐更美。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41]吃饱之后别忘了带点糕点回家。

三坊七巷,古老坊巷格局塑造的民间社会文化之魂 [42]最后放一张三坊七巷鸟瞰图。这么大面积的历史城区要保护好真的不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