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古老大门里发现几千年来伊斯兰和古罗马两种相互竞争甚至对立风格的历史遗迹同时并存真是难上加难的,但在舍拉废墟你可以看到。
这里曾经是一个古罗马城市,与梅内克斯附近的瓦卢比利斯齐名。从腓尼基、迦太基、古罗马这里一直是北非最重要的港口。舍拉这个名字也正来自于这个港口。遗憾的是这个古城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荒芜了。
十四世纪马林王朝的统治者阿布·哈桑迁都拉巴特,这座荒废了近千年的古城重新得到启用。原来古罗马风格的大门改建成了阿拉伯风格。不过这次不是重建城池,而是在古罗马时期的住宅和公共浴室遗址旁边建起了马林王朝的陵园。黑苏丹阿布·哈桑和他的妻子都安葬在这里。作为皇家陵园,清真寺和宣礼塔也在古城里建了起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废墟完全是因为1775年的葡萄牙大地震。那次地震几乎把荒芜的古罗马舍拉古城和马林王朝的陵园夷为平地。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舍拉废墟。

[1]舍拉废墟城门。

[2]精美至极的阿拉伯风格花纹,这应该是十四世纪的遗存。

[3]城墙。

[4]和摩洛哥很多地方一样,景点门口都有很详细的介绍。遗憾的是都是法文的。

[5]开始我还以为是专门来欢迎游客的呢。

[6]城门内侧。

[7]最能包括两种文化和风格的全景。左侧是古罗马的舍拉古城遗址,右侧是马林王朝陵园遗址的宣礼塔。

[8]古罗马舍拉古城遗址,这里曾经是民居、公共建筑、公共浴室。

[9]这一侧是陵园遗址。前部还是古罗马舍拉古城的遗址。
[10]从这座阿拉伯式门进去就是陵园遗址。

[11]可以看到墙角上的棺墓。

[12]墙上尚存的镶嵌画色彩艳丽。

[13]阿布·哈桑和他的妻子和儿子的墓室。

[14]墓室墙面装饰。
[15]虽然风化严重,墙面浮雕艺术之精湛令人惊叹。
[16]宣礼塔的顶部从欧洲迁徙过来的白鹳鸟筑起了巢。每年冬天他们都到摩洛哥来避寒。

[17]我相信这些遗迹对研究阿拉伯文化和艺术发展和历史极有价值。

[18]清真寺内侧已经完全是废墟。

[19]陵园遗址里有一个精致的小花园,一朵朵似倒挂金钟的白花随风摇弋。

[20]这些白花给陵园带来了肃穆的氛围和重生的灵气。

[21]高处的白鹳静静地站着,没有声响。

[22]

[23]当它们呼啸地飞走的时候仿佛在哀叹陵园的凄凉。
[24]临离开舍拉废墟时看到一颗形状怪异的树,拍了下来。这是古罗马的还是伊斯兰的。我想一定是现代人的杰作。
不同文化和风格的对立逐渐变成交融,竞争则带来对话。拉巴特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看到这些进步,看到这种对遗产的保护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千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文化已经在这里和古罗马文化共存,穿越时空的东西方交流才真正汇成了你我共享的现代意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