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周边的欧非国家旅游经常都能看到一些古罗马的遗址,那种石头砌成的高大拱门和巨大廊柱一下就会把你带到对两千年前这个曾经称霸地中海南北的古老帝国的无限遐想。当我们看到不远处高地上那片神圣的遗址的时候这种感觉又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来。那里就是瓦卢比利斯,古罗马西南边陲重镇。
瓦卢比利斯是罗马人在公元前一世纪从欧洲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过来在原来迦太基城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使古罗马的疆土直达北非的最西部,也使古罗马帝国实现了称霸地中海,把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海。原来的迦太基城市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据考证,瓦卢比利斯占地达42公顷,人口曾达到两万。城市布局、功能设计都相当完整,是研究两千年前古罗马文明的极好资料。据说后来还曾经成为摩洛哥伊德里斯王朝的一个都城。最后城市毁于1755年的葡萄园大地震。即使后来为修建梅克内斯的宫殿从这里运走了不少石材,瓦卢比利斯仍然是现存最完整的古罗马城邦遗址。因此,瓦卢比利斯早在1997年就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城市规划相当有序,公用区和居住区清晰可分。公用区里高大的市政厅、宽阔的广场、雄伟的凯旋门英姿尚存。居住区里各种住宅、街边花园、洗浴中心仿佛仍然残留着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些原本应该在厅堂里面现在已经暴露在外的一幅幅马赛克镶嵌画色彩依旧、栩栩如生。一下子把两千年前的人和事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跟着导游一边听一边看,回味古罗马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的辉煌。

[1]瓦卢比利斯,昔日辉煌依稀可见。

[2]从远处就能感受到古罗马的气息。

[3]市政厅,可以想象当年曾经的威严。

[4]议事堂只剩下石柱依然巍峨耸立。

[5]雕琢了莨菪花的科林斯式柱子。

[6]凯旋门,面向大西洋。这几乎是所有罗马城市必有的特色。

[7]摆POSE拍照的摩洛哥游客。

[8]瓦卢比利斯的街道,从一侧的柱廊可以看出当年的繁华。

[9]通向北方的大街,远处是丹吉尔门。

[10]巨大的拱形长廊应该是宫殿或者起码是大户人家的住宅。

[11]还有精美的人头雕像。

[12]古罗马人的榨橄榄油的油坊。

[13]进入居住区,生活设施跃然眼前。圆形的公共浴池。
[14]周围的柱子极具特色。像这种螺旋形的柱子很是少见。

[15]大户人家豪宅里的水池,点缀自家的花园。

[16]又一个水池。

[17]居住区最值得仔细欣赏的是马赛克镶嵌画。都是大户人家用来装饰地面的,现在房子基本都倒塌了,欣赏这些精致的地面更为方便。

[18]两千年前的工艺相当精湛。

[19]酒吧里地面上的骑马饮酒图。

[20]这幅镶嵌画一部分已经破损,另一部分则经过了清晰,色彩就显得特别新鲜。

[21]周边的图案镶嵌的很精细。

[22]镶嵌画大部分都是讲述古希腊神话故事,这幅讲述大力神海格里斯。

[23]局部人像极生动。

[24]这些图案似乎也有点现代摩洛哥的伊斯兰风格。

[25]有些镶嵌画色彩艳丽,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两千年前的作品。

[26]瓦卢比里斯像这样的镶嵌画有三百幅,大小不同、都精彩纷呈。到那里一定要花时间仔细看看。

[27]漫步在古罗马遗址沉寂了千年的街道上,西下的夕阳照亮了对面的山岗,一座彩色光亮的小城出现在眼前。
[28]那里就是圣城莫雷·伊德里斯城。

[29]莫雷·伊德里斯一千年前从阿拉伯半岛来到摩洛哥时就建都这里,因此被后人称为圣城。现在莫雷·伊德里斯一世还安息在这里。很多摩洛哥穆斯林因为一辈子也没法凑齐去麦加朝圣的盘缠,就到莫雷·伊德里斯圣城朝拜,也了却穆斯林一生的夙愿。

[30]看着这两座近在迟尺的古城一个疑问一直缠绕着我。瓦卢比里斯作为古罗马西南边陲重镇从阿拉伯人在公元七世纪征服整个北非之后到毁于大地震的一千多年漫长岁月里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阿拉伯人或柏柏尔人文化的遗迹呢?是因为阿拉伯人的建筑也想我们一样采用砖木结构因而大地震后已荡而无存了?还是瓦卢比利斯在罗马人离开后就被废弃而成为死城了呢?历史就是这样,总是会给我们留下是是而非的无限遐想。

[31]离开瓦卢比里斯前往梅克内斯,路边那些农家摊档把我从历史的迷途拉回到现实里来。

[32]特别是这些石榴吸引得我挪不动步,我从小对石榴就独有情种。

[33]摩洛哥的石榴是你一定不能错过的美食鲜果。你知道吗,摩洛哥的石榴是没有籽儿的,可以大把大把往嘴里放。美吧。

[34]摩洛哥大叔还想向我们推销甜瓜。有这么好的石榴我们还会买别的吗?
加载中,请稍候......